如何提高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意识.doc
内容介绍
如何提高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意识 ,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已经成为当前保护农民工生命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率,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欢迎下载!
如何提高建筑农民工的安全意识 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不仅是服务行业及轻工业产品生产的主要力量,也是我国建筑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
由于农民工像候鸟一样往返城乡,流动性较大,而且频繁更换单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农民工的不稳定状态,也不能全面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知识,给建筑业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每年农民工伤亡人数十分严重,安全形势相当严峻。
因而,提高农民工安全意识,已经成为当前保护农民工生命安全,降低安全事故率,促进全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笔者就如何提高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意识做些探讨。
一、建筑业农民工的现状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队伍约4000万人,占全国农民工总数的30%以上,占建筑业一线人员的90%以上。
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主要来自建筑业大省和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年龄一般在18岁至50岁之间,其中30岁左右的年轻人占60%以上;具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约占60%以上。
由于他们文化素质低、组织程度差,缺少自我保护意识,其合法权益非常容易受到侵害。
从发生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类事故统计来看,农民工也占90%以上。
这两个90%,足以表明,建筑业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是农民工,这支庞大的队伍足以对整个建筑业安全生产形势产生巨大影响。
而进城农民工中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尤其是新进城的农民工,刚放下农田的"锄头",走进工地拿起"榔头"就干活。
从民工受教育情况来看,有些是来自偏远山区,我国虽然推行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制,但在农村,因受条件限制,特别是偏远山区,九年义务教育的受教育年限和质量远不如城镇。
这些人应具备的基础和知识相对较差,有的只有小学毕业,有的虽然初中毕业,但知识水平只相当于小学水平。
农民工因为没参加岗前培训、或岗前培训的实际数量和质量不能保证,基本不具备应有知识。
往往是在家盖鸡舍、猪圈的,进城后就盖高楼大厦;在家操作农用机具的到工地操作大型建筑机械。
刚放下锄头即拿砖刀、刚洗掉泥脚即戴巾(安全帽)的粗放劳动型在用人单位安全生产上岗培训缺失的情况下,由于不熟悉基本操作要求,极易引发事故。
有的农民工习惯田间地头躺下就睡,到了工地也如此,在砌到一半的墙头上睡,结果一个侧身就直坠地面。
虽然各级主管部门和各建筑施工企业相继出台一些政策、办法和措施,但由于违章作业等农民工自身问题引起的安全生产责任事故仍频频发生,使建筑行业成为继煤炭、交通之后的
第三大安全事故高发行业;同时,统计数字和客观事实表明:超过95%工伤事故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原因造成的,从构成事故的三个因素,即人员----施工设备----施工环境的关系分析,建筑施工现场的施工机械设备和施工环境因素相对比较稳定(除极个别施工项目外,绝大部分工程的施工环境和机械设备是可以满足安全生产条件的),只有"人员"是最活的因素,而人员(特别是施工作业人员)又是改变建筑施工现场、施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34.5KB
上传作者
下一秒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