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doc
内容介绍
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 ,方法。欢迎下载!
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 宜都市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示范县建设方案
一、基本情况
1、基本情况 宜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鄂西山区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东北与枝江市接 界,东南与松滋市相连,西南与五峰县毗邻,西北与长阳、宜昌县接壤,地势由西 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山地、丘陵交错,南有湘西南武陵山余脉延伸,西是巫山 山脉蜿蜒入境,最高海拔1084m,东北部是长江清江的沿江平原,东部最低海拔3 8m,总面积1357km2。
本市地处鄂西南多雨区范围,雨量充沛,沿江80%的年份超过1000mm,山区 90%的年份在1100mm以上,全市平均降雨量在1200~1600mm之间,降雨量由平 原向山区逐渐递增,降水量分配春季占29~30%,夏季占41~44%,秋季占20~2 2%,冬季占7~9%。
由于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给农业及水利带来突出矛盾。
全市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38.9小时,日照率为39%,辖区地处全国太阳幅射 低值区外缘,总幅射量1028卡/cm2。
海拔300m 以下的平原地区平均气温16.7℃,山区气温随高程升高而降低,500m为15℃,800 m为13℃,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13℃,全市无霜期273天,最长3 05天,最短232天。
本市地表径流资源主要来自降水,包括境内径流和境外客水两大部分,全市多年 平均径流深809mm,年径流总量11亿m3,径流的时空分布与降水量分布有相似 的规律,西南多,东南少。
西南山区在690~986mm之间,东北低丘区径流深在45 5~798mm之间,年内径流多集中于4~6月,年际变化大,4 ~10月的径流总量占全年的84.7%~99.6%,因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植被蓄留与 堰塘农田蓄留能力小,虽然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
全市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9.20万 人,其中农村人口29.17万人(陆城城区以外的人口数),占74.4%,农村劳动力15. 79万人,全市耕地面总面积1.99万公顷,其中水田0.88万公顷,旱地1.11万公顷,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71.5KB
上传作者
监理工程师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