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的基本规定.doc
内容介绍
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的基本规定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下载!
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中的基本规定:抗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某一地区感受到震 动的强烈程度,而这个强烈程度不是光靠地震等级就能确定的,同一等级的地震 ,你处在的这一地区里地震中心很远呢,烈度就相对要低一点,反之则烈度高。
而距离只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因此,抗震烈度与地震等级是不能这简单挂钩的,烈度需要综合很多因素来考 虑 而我们将烈度测量的地区设置为震中,则可以得出下表,我国的地震普遍符合这 个规律 震中烈度123456789101112 震 级:1.92.53.13.74.34.95.56.16.77.37.98.5 3基本规定 3.0.1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划分,应根据下列因素综合确定。
3.0.1.1社会影响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的大小。
3.0.1.2城市的大小和地位、行业的特点、工矿企业的规模。
3.0.1.3使用功能失效后对全局的影响范围大小。
3.0.1.4结构本身的抗震潜力大小、使用功能恢复的难易程度。
3.0.1.5建筑物各单元的重要性有显著不同时,可根据局部的单元划分类别。
3.0.1.6在不同行业之间的相同建筑,由于所处地位及受地震破坏后产生后果及 影响不同,其抗震设防类别可不相同。
3.0.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可分为甲类、乙类、丙类、 丁类四个类别,其划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2.1甲类建筑,地震破坏后对社会有严重影响,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损失或有特 殊要求的建筑。
3.0.2.2乙类建筑,主要指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且地震破坏会造成社 会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重大损失的建筑。
3.0.2.3丙类建筑,地震破坏后有一般影响及其他不属于甲、乙、丁类的建筑。
3.0.2.4丁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甲、乙、丙类建筑,且社会影响、经济 损失轻微的建筑。
一般为储存物品价值低、人员活动少的单层仓库等建筑。
3.0.3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3.0.3.1甲类建筑,应按提高设防烈度一度设计(包括地震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26.5KB
上传作者
张宁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