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doc
内容介绍
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项目成果介绍-20090224 ,> 上传文档。欢迎下载!
社会主义新农村供电模式研究及综合示范工程建设 成果介绍
一、农网规划设计 1A、B、C三类典型供电模式 技术原理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是符合我国农村特色的电网典型规划设计方案,从典型区域经济水平、供电需求出发,在电压等级匹配、供电半径优化、电网布局优化等优化设计的基础上,对电网结构、供电单元和电网装备等供电系统主要组成要素、要点进行优化配置,形成与该区域实际相适应的代表性供电方案。
A、B、C三类区域划分标准:A类区域代表了经济发达、负荷密集、供电质量要求高及具有特殊供电需求的区域,如县城中心区、商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及经济发达乡(镇)、村等。
B类区域代表了经济较发达、负荷相对密集、供电质量要求相对高的区域,如一般县城区、周边郊区及经济相对发达乡(镇)、村等。
C类区域代表了除A、B类区域外的其它区域,其经济水平一般或欠发达、负荷密度低、对供电质量要求不高,如一般性乡(镇)、村等。
新农村典型供电模式有A、B、C三类,每类又按电压等级分为典型区域低压、中压和高压供电模式,及按行政区分为县、乡、村供电模式,共计有64种。
A类典型供电模式23种,其中低压(村)供电模式6种、中压供电模式8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B类典型供电模式21种,其中低压(村)和中压供电模式各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C类典型供电模式20种,其中低压供电模式5种、中压供电模式6种、高压供电模式3种,县、乡供电模式6种。
每种典型供电模式由适用条件和模式配置两部分组成。
适用条件给定了主导产业、区域概况、负荷等;模式配置则界定了供电系统的电网接线、无功补偿、导线选择、自动化配置模式、供用电安全措施等各主要组成要素。
特点及适用范围 符合我国农村电网实际特点,实现供电方案模式化、标准化,满足东、中、西部不同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的建设需求,适用于指导新农村电网规划设计。
查新 国电信息通信有限公司,报告编号:2008-0427,2008-08-12 应用 示范及推广应用,如表1所示。
表1电气化示范村建设模式示范及推广应用统计表 应用范围 应用类型 各种模式示范村建设数量(个) 模式A 模式B 模式C 合计 8个示范县 典型应用 8 5 5 18 示范应用 175 137 230 542 26个网省公司 推广应用 3245 3755 3296 10296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在5省8县542个供用电示范村建设中应用,居民端电压合格率平均提高了3.63个百分点,低压线损率平均降低了3.41个百分点,人均年生活用电量平均增长率为14.75%。
"新农村电气化村典型供电模式"已在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实施,在26个网省公司10296个电气化村推广应用,服务地方新农村建设效果显著。
2新农村变电站典型建设模式 技术原理 遵循"两型一化"原则,综合考虑各地区经济水平及负荷水平的差异性,提供县城规划区、工业园区、其它城乡地区三类功能区块的22种变电站/开闭所典型建设模式及技术选择原则。
特点及适用条件 满足农网差异化供电需求,具有结构紧凑、维护方便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102.5KB
上传作者
心碎了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