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久久建筑网(m.kkreddy.com)致力打造一个专业的建筑学习分享平台! | 用户登录 免费注册 | 投诉举报 帮助 | 会员中心 | 上传资料 |

理办法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doc
资料评价:
☆☆☆☆☆
生成时间:
2021-08-21
下载权限:
免费会员
文件大小:
30.0KB
文件类型:
.doc
浏览次数:
2
建筑论坛:
上传会员:
变脸
所属栏目:
专业资料
下载地址:
资料是由会员“变脸”上传到本平台,如有不妥请联系客服。违规侵权投诉
理办法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 ,理办法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
欢迎下载!
【法规名称】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0-05-30 【生效日期】2010-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正文】 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 (2010年4月29日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2010年5月30日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校)的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教育、发展和改革、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城管执法、地震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学校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中小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以及所需资金,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五条 市、各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等部门,组织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级市的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应当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应当依据城乡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人口居住分布状况和学龄人口数量、增减趋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办中小学校的布局和学校规模。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
编制完成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教育设施专项规划,预留公办中小学校建设用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预留的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转作他用。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当按照下列标准规划设置公办普通中小学校: (一)六至十二万人口区域内设二十四至四十二班规模的高中(各县级市相对集中设置高中学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项规定的标准); (二)二至四万人口区域内设十八至三十班规模的初中; (三)一至二万人口区域内设十八至三十班规模的小学。
第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外,每五万人口以上区域应当设一至二所公办初中,五万人口以下区域应当设一所公办初中,学校规模为每所十八至三十六班。
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公办小学应当按照服务半径规划设置,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二公里。
第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按照与普通高中学校规模大致相当的原则进行规划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置应当统筹规划,四十万人口以上区(市)应当规划设置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
欢迎下载!
【法规名称】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青岛市人大常委会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10-05-30 【生效日期】2010-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正文】 青岛市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办法 (2010年4月29日青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2010年5月30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 2010年5月30日青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公布 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统称中小学校)的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教育、发展和改革、财政、规划、国土、建设、城管执法、地震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中小学校规划建设和校舍场地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四条 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中小学校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中小学校的基本建设用地以及所需资金,并按照国家规定实行优先、优惠政策。
第二章 规划建设
第五条 市、各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发展和改革、规划等部门,组织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级市的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应当报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应当依据城乡规划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人口居住分布状况和学龄人口数量、增减趋势,科学合理地确定公办中小学校的布局和学校规模。
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应当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
编制完成后,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规划主管部门、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按照教育设施专项规划,预留公办中小学校建设用地。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将预留的中小学校建设用地转作他用。
第七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应当按照下列标准规划设置公办普通中小学校: (一)六至十二万人口区域内设二十四至四十二班规模的高中(各县级市相对集中设置高中学校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本项规定的标准); (二)二至四万人口区域内设十八至三十班规模的初中; (三)一至二万人口区域内设十八至三十班规模的小学。
第八条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外,每五万人口以上区域应当设一至二所公办初中,五万人口以下区域应当设一所公办初中,学校规模为每所十八至三十六班。
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公办小学应当按照服务半径规划设置,服务半径原则上不超过二公里。
第九条 中等职业学校应当按照与普通高中学校规模大致相当的原则进行规划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置应当统筹规划,四十万人口以上区(市)应当规划设置一所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
本类栏目导航
热门推荐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