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doc

投稿: 变脸 更新: 2023-12-15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浮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该论文关于理工,建筑,道路,桥梁,公路,机械。
经人工挑选。
适合毕业生论文写作。

欢迎下载!
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上浮原因分析及 控制措施 摘要:高强预应力管桩上浮在施工中很容易发生,不仅 影响施工进度,而且还影响成桩质量。
只要采取适当的控制 措施,是可以确保桩基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关键词:高强预应力管桩;上浮原因;处理措施;预防 措施 1前言 由于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承载力高、造价低、适 应性强、管桩工业化生产等特点,在沿海软土地区得到广泛 应用。
但在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上浮现象 ,影响桩基工程的进度和质量。
本文通过高强预应力混凝土 管桩工程实例,对上浮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其处理措施和预 防措施,供大家参考。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框架结构的大型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为2671 0m2,柱距为12~15m,基础采用PHC- AB600型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径φ600,总桩数855根 ,单桩设计承载力特征值N=3200KN,平均入土深度33.18m, 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持力层土的极限端阻力特征值qpk= 6000kPa。
施工采用锤击法,四台桩机分四个区域同时从中 心开始。
在打桩过程中,基桩上浮比较严重,整个场地上升 300~500mm左右。
经检测三根桩,基桩承载力不满足设计要 求,停止检测,等待处理。
2地质情况 2本工程位于广东沿海一带的浅滩区,海床横坡平缓,经 填海工程改造,场地大体平整,地表高程约为6.0~8.3m,已 经过堆载预压处理,地层自上至下主要分布有:①层为压实 人工填土,南部夹有大块石,层厚9.00m~16.50m,平均厚 度11m左右。
②层为全新统海相沉积层,分为粉质粘土和砾 砂两层,其中粉质粘土呈饱和、流塑状态,底部不均匀夹少 量砂,层厚0.60m~12.4m;砾砂呈饱和、稍密状态,局部为 中粗砂或粉细砂,层厚0.50m~7.40m。
③层为上更新统河流 相冲洪积层,以砾砂为主,局部为中砂或粉细砂,稍密~中 密状态,层厚0.70m~11.l0m。
④层为上更新统沼泽相淤积 层,淤泥质粉质粘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37.0KB
上传作者
变脸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