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锚杆在挡墙加固中的应用.doc

投稿: 变脸 更新: 2021-08-20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预应力锚杆在挡墙加固中的应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下载!
预应力锚杆在挡墙加固中的应用 金泉蔡江龙 瓯南管理处养护科 摘要:预应力锚杆与混凝土网格梁的联合加固能够充分发挥锚杆和格构梁的支护作用,广泛应用于加固工程中。
本文通过边坡稳定性计算及加固方案比选,对预应力锚杆网格梁在既有挡土墙加固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对类似工程养护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挡墙加固锚杆
一、工程概况   本次加固的挡墙位于甬台温高速公路K285+120~210(图1-1),总长86.6m,高度0.5~6.6m,中间高,两端低,边坡总体走向210°,坡向300°,走向较为稳定,为两段山脊之间的沟谷路段,存在人工填土,在路基外侧边坡面建有路基挡墙,为浆砌块石。
该挡墙与路面等高,底部呈台阶状埋入地基土0.5~1m。
挡墙面坡采用1:0.05坡率(目前由于挡墙外倾,已不明显),背坡主要采用台阶状型式,从上往下,
第一级墙体宽0.7m,高1.5m,其下台阶一般宽0.85m,高0.8~1.5m不等。
图1-1路基边坡原始地形图   
1、边坡坡体结构   路基边坡的物质结构以人工填土和残坡积土为主:①人工填土(mlQ),岩性为粘土含碎块石,灰黄色,整体可塑,稍密,略成层状,碎块石含量10~25%,块径一般5~15cm左右,最大的块石可达30cm,原岩为晶玻屑凝灰岩,次棱角状,在路基边坡下方的地面揭露厚度1.3~2.2m,加上上部填筑路基的高度,总填方高度可达8~9m。
②残坡积(el-dlQ),岩性为粘土含碎石,黄褐色,整体可塑,稍密,碎石含量10~15%,块径一般5~10cm左右,原岩为晶玻屑凝灰岩,次棱角状,在路基边坡下方的地面揭露厚度大于1.7m。
③晶玻屑凝灰岩(J3x),灰黄色,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凝灰结构,强~中等风化,岩体完整性较好,整体块状~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一般,基岩埋深6~8m。

2、挡墙变形破坏特征   挡墙所在的路基边坡从2004年开始出现路面沉降、变形裂缝、挡墙鼓起等蠕变迹象,一直在缓慢发展(蠕变),尤其近一年来变形呈现加剧、加速趋势(路基挡墙的裂缝特征见表1.1)。
目前挡墙存在两个明显变形段:明显变形A段位于K285+132~K285+153,长21m,以LF2墙面剪切裂缝为北东侧界线,该段墙体整体外鼓1.0~2.5cm,墙顶形成长约20m,张开0.5~1.5cm的贯通性张裂缝LF1,在墙后的公路上,存在路面沉陷裂缝LF3,距离墙顶约4m;明显变形B段位于K285+171~K285+188,长17m,墙面上以LF4墙面剪切裂缝为北东侧界线,LF7墙面剪切裂缝为西南侧界线,墙体整体外倾约1~2cm,在墙后公路上,存在一片较大的沉陷区域(LF6),表现为沿公路线方向的线形路面沉陷,距离挡墙顶4~6m,其中4m处的沉陷裂缝较明显,达2~5cm,断续延伸约15m。
表1.1裂缝特征表 变形 裂缝 走向 (°) 长度 (m) 张开度 (cm) 深度 (cm) 错距 (cm) 分布 区段 位置 性质 LF1 210 19.7 0.5~1.5 不详 不明显 明显 变形 A段 墙顶 拉张性质 LF2 300 3.7 不明显 不详 1.0~2.5 墙面伸缩缝处 剪切裂缝造成墙体错动 LF3 210 断续长6.0 不明显 不详 不明显 路面,距墙顶约4m 拉张性质 LF4 300 3.5 0~0.5 <1.0 0~0.5cm 明显 变形 B段 挡墙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1.1MB
上传作者
变脸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