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结构隔震-选题报告.doc
内容介绍
砌体结构隔震-选题报告,减震技术用于砌体结构加固既有砖混结构、砌体结构的隔震加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009年6月,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发文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展对中小 学校舍的抗震排查、鉴定和加固改造工作。
在中小学校舍中有很大比例为砌体结构,而震害表明,砌体结构 整体抗震性能差、延性低,易发生脆性破坏.容易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采用隔震技术对建筑进行加固,可以减少输入上部结构的能量,降低地震对上部结构的破坏,达到提 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目的,是一种全新的抗震加固思。
与传统抗震加固方法相比,其加固思想从原来的“ 硬抗”转变成为“疏导”,将原来由建筑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转变为由隔震层来隔绝和吸收地震能 量。
另外,基础隔震加固时,一般仅对建筑结构基础部分施工,不影响上部结构的功能和正常使用,是一种 经济适用的抗震加固技术,特别适合于高烈度区需要加固的中小学校舍。
二、课题的关键点与难点
1、隔震设计与计算 1) 隔震支座的布置与选型 隔震支座应设置在砌体房屋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问受力较大的位置,如纵横向承重墙交接处等;其规格 、数量和分布。
应根据竖向承载力、侧向刚度和阻尼的要求通过计算确定;支座面压力最大不超过15MPa,且 不宜出现拉应力;支座的最大水平变形宜不超过支座橡胶总厚度的
2.5倍或支座直径的50%。
隔震层的刚度 中心与上部结构的质量中心宜相互重合,以减小扭转效应;在罕遇地震下隔震层应保持稳定,不宜出现不可 恢复的变形。
2)隔震计算分析 隔震设计简化计算方法对结构的横向(弱轴方向)进行计算分析。
2、 施工艺原理和施工工艺 1)工艺原理 (1)采用框式托换技术,利用托换夹梁和贯穿墙体的连系梁形成一个刚性底盘,上部结构荷载转移到底盘上, 使上部结构与基础分离。
其中,墙下托换梁的设计构造是隔震加固过程中关键点之一。
(2)在底盘与基础之间安装隔震支座,对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32KB
上传作者
清风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