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doc

投稿: 猪仔 更新: 2023-11-29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技术措施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 技术 措 施
一、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 通病表现形式: 现浇板易产生贯通性裂缝或上表面裂缝;现浇板外角部位易产生斜裂缝; 现浇板沿预埋线管易产生裂缝。
治理主要措施: 1.1 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 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
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 则的平面。
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1.2 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00mm, 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80m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 不宜小于120mm。
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合理确定 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1.3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1-1.3.1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 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1.3.2 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 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1.3.3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导收缩应力集中处,钢 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 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 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Φ6@200。
1.3.4 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 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线 管在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 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 捣密实。
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160KB
上传作者
猪仔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