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根据图纸组装电容器组,支架的水平度、垂直度要满足规范要求。 其中心水平误差不大于1‰且不超5mm,垂直误差不大于1.5‰且不超5mm。
6)安装母线支柱绝缘子,要求绝缘子中心线误差不超过2mm,高度误差不超过2mm,而且安装时要求均匀紧固螺栓,严禁先紧一个螺丝,再紧另一个螺丝,避免造成瓷瓶破裂。母线相邻支柱瓷瓶的距离应不大于1.2m。
7)在平直的槽钢上进行母线平整加工,按安装长度进行下料,按规范要求进行母线弯曲、开孔及安装,注意母线表面不得有毛刺或锐角,母线弯曲前要经实测母线长度并放样,母线的搭接面涂电力复合脂。
66 页 第 36 页 共
8)电容器组用母线联接时,不要使电容器套管(接线端子)受机械应力,压接应严密可靠,母线排列整齐。一般应采用角形联接,电容器联接线应采用软铜编制带线,接线应对称一致,整齐美观,线端应加线鼻子过渡,并压接牢固可靠。
9)母线标志相色符合要求,但电器的载流接触零件与母线连接处10mm内均要裸露。在电容器外壳上贴上标签,标明其编号。
10)安装网门围栏,要求网门围栏制作平整,没有明显变形,接地良好,满足安全距离要求。因运输的变形,应现场通过矫正使之平整,进出门活动部分需用软连接接地。围栏网门不应形成闭环造成网门发热。
11)安装后的检查:
?所有螺栓紧固情况,应紧固良好。
?电部分到接地部分,不同带电体间的距离、带电部分到网状遮栏的距离符合要求。 ?相邻支柱瓷瓶的距离应不大于1.2m。
④设备及台架接地应符合要求,母线相色应符合规范要求。
4.7.3现场作业位置:在10千伏电容器组高压场地处
4.8第八阶段
4.8.1工作任务内容:10kV#2变低母线桥安装工作
4.8.2关键任务技术措施
1)母线桥架制作前先测量母线总长度,确定支柱绝缘子位置,以保证绝缘子基本平均分配,且两绝缘子之间间隔不应大于1.2米,安装绝缘子位置离母线接头应不小于50mm。桥架所用钢材的规格及尺寸按设计要求,根据现场实际,实际情况与图纸不符部分进行完善,安全净距必须符合规范要求,接地可靠、焊接及涂漆符合要求。
2)安装支柱绝缘子前先检查瓷绝缘子及法兰应完好胶合牢固,按标准试验合格,安装在同一水平面的支柱瓷绝缘子应位于同一平面上,直线段的支柱瓷绝缘子的安装中心线应在同一直线上(中心误差不超过±0.5mm。
3)安装穿墙套管前检查瓷件完好,经试验合格,水平安装时法兰在外,安装孔径应比套管直径大5mm以上,1500A以上套管周围不能形成闭合磁路,套管板应按规定进行接地。
4.8.3现场作业位置:在#2主变本体变低母线桥处
4.9第九阶段
66 页 第 37 页 共
4.9.1工作任务内容:后台组建、保护装置调试工作
4.9.2关键任务技术措施
1) 根据工程进度,提前联系好后台厂家到场,重新组建后台数据库;
2) 积极配合厂家组建后台工作,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3) 开展保护调试工作必须严格、细致的进行每一个步骤的模拟试验;
4) 当涉及到传动开关或遥控刀闸等项目时,需提前与运维人员申请,并做好相应的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以免造成设备误动事故;
5) 调试完毕,需接入回路至运行设备时,必须向运维人员申请,并在继保人员监护下进行。
4.9.3现场作业位置:在主控室处。
4.10第十阶段
4.10.1工作任务内容:投产前备自投、录波等二次回路接入工作
4.10.2关键任务技术措施
1) 接入前必须核对好相应的二次回路,并做好调试;
2) 做好相应的防误动措施,做好与邻近运行设备的围蔽工作;
3) 向运维人员申请,并在继保人员监护下接入。
4.10.3现场作业位置:在主控室处
五、电气设备交接试验及验收项目
5.1环节一:隔离开关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1.1 电压等级≥110kV,隔离开关相间距离误差小于20mm;相间连杆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5.1.2 接线端子及载流部分清洁,且接触良好,触头镀银层无脱落。
5.1.3 隔离开关所有转动部分应涂以适合当地气候的润滑脂,设备接线端子应涂以薄层电力
复合脂。
5.1.4 均压环和屏蔽环应安装牢固、平正(如果有)。
5.1.5 安装时所有螺栓必须按要求达到力矩紧固值。
5.1.6 操动机构、传动装置、辅助开关及闭锁装置应安装牢固,动作灵活可靠;位置指示正
确,无渗漏;合闸是三相不同期值应符合产品的技术规定。
5.1.7 隔离开关绝缘电阻、回路电阻等常规实验必须合格。
5.1.8 油漆应完整,相色标志正确,接地良好。
5.1.9 质量检验按Q/CSG 1007.2-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
2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中Q/CSG表3.3.1。
5.2环节二:断路器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66 页 第 38 页 共
5.2.1断路器基础中心距离、高度误差小于10mm,地脚螺栓中心距离误差不大于2mm。
5.2.2 支架牢固,与基础间垫铁不能超过三片,总厚度应小于10mm。
5.2.3 断路器无破损,与主地网两点接地,相间中心距离误差小于5mm。
5.2.4 密封良好,密封圈无变形,导电部位连接牢固。
5.2.5 SF6气压正常、无泄漏,常规机特殊试验合格,压力表报警、闭锁值符合设计要求。
5.2.6 安装时所有螺栓必须按要求达到力矩紧固值。
5.2.7 断路器与操作机构联动正常、分、合闸指示、操作计数器正确。
5.2.8 质量检验按Q/CSG 1007.2-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
2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中Q/CSG表3.0. 1、表3.0. 2、表3.3. 2-1、表3. 3.2-2。
5.3环节三:电压互感器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3.1 设备在运输、保管期间应防止倾倒或遭受机械损伤;运输和放置应按产品技术要求执
行。
5.3.2 设备整体起吊时,吊索应固定在规定的吊环上。
5.3.3 设备到达现场后,应作下列外观检查:
5.3.4 互感器的变比分接头的位置和极性应符合规定。
5.3.5 二次接线板应完整,引线端子应连接牢固,绝缘良好,标志清晰。
5.3.6 互感器油位指示器、瓷套法兰连接处、放油阀均应无渗油现象。
5.3.7 隔膜式储油柜的隔膜和金属膨胀器应完整无损,顶盖螺栓紧固。
5.3.8 油浸式互感器安装面应水平;并列安装的应排列整齐,极性方向应一致并符合设计要
求。
5.3.9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必须根据产品成套供应的组件编号进行安装,不得互换。各组件连
接处的接触面,应除去氧化层,并涂以电力复合脂。
5.3.10均压环应安装牢固、水平,不得出现歪斜,且方向正确。具有保护间隙的,应按制
造厂规定调好距离。
5.3.11引线端子、接地端子以及密封结构金属件上不应出现不正常变色和熔孔。
5.3.12放电计数器不应存在破损或内部有积水现象。
5.3.13质量检验按Q/CSG 1007.2-2007《110kV~500kV送变电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 第2
部分:变电电气安装工程》中Q/CSG表1.2.2、表3.2.2、表3.3.3-1、表3.3.3-2、表3.3.9-1、表3.3.9-2;表1.2.3、表3.2.1、表3.3.4、表4.1.3、表4.2.2;表
1.2.4进行,并应符合标准要求。
5.4环节四:电流互感器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4.1 基础水平;
5.4.2 安装牢固;
5.4.3 排列整齐;
5.4.4本体、构架接地应可靠、规范(应两点接地);P1、P2 方向正确;
5.4.5接地引下线及其与主接地网的连接应满足设计要求;
5.4.6基础焊接牢固,底座与基础的安装螺丝紧固;
5.4.7互感器外壳、一次绕组末屏、铁芯引出接地端子及二次绕组的金属导管应接地良好,电流互感器的备用二次绕组引出端子应短接后接地;
66 页 第 39 页 共
5.4.8一次串并联接线正确;二次接线完整,引线端子连接牢固,标志清晰;
5.4.9二次接线盒密封良好,所有封板螺栓应紧固,封板无锈蚀。二次电缆穿管封堵密实;
5.4.10干式硅橡胶绝缘电流互感器其外绝缘因完好无损。
5.5环节五:避雷器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5.1部件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5.5.2 垂直度符合要求,三相应在同一直线上。
5.5.3 本体和底座安装牢固。
5.5.4 接地线连接正确、可靠、规范。
5.5.5构架接地安装符合规范。
5.5.6紧固螺丝符合安装要求。户外避雷器采用热镀锌紧固螺丝。
5.6环节六:主变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6.1本体和组部件等各部位均无渗漏。
5.6.2储油柜油位合适,油位表指示正确。
5.6.3瓷套表面清洁无裂缝、损伤。
5.6.4套管固定可靠、各螺栓受力均匀。
5.6.5油位指示正常。油位表朝向应便于运行巡视。
5.6.6套管型电流互感器二次接线板及端子密封完好,无渗漏,清洁无氧化。
5.6.7集气盒内应充满变压器油、且密封良好。
5.6.8轻、重瓦斯接点动作正确,气体继电器按DL/T540校验合格,动作值符合整定要求。
5.6.9压力释放阀的接点动作可靠,信号正确,接点和回路绝缘良好。
5.6.10传动机构应固定牢靠,连接位置正确,且操作灵活,无卡涩现象;传动机构的磨擦部分涂有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润滑脂。
5.6.11电气控制回路接线正确、螺栓紧固、绝缘良好;接触器动作正确、接触可靠。
5.6.12控制箱及内部电器的铭牌、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壳、漆层、手柄、瓷件、胶木电器应无损伤、裂纹或变形。
5.7环节七:保护装置、测控质量控制措施及检验标准
5.7.1分组回路绝缘检查要求绝缘值大于10 MΩ。
5.7.2整个二次回路绝缘检查要求绝缘值大于1.0 MΩ。
5.7.3零漂检查要求在小于±0.05。
5.7.4 采样值与实际值要求小于5%。
5.7.5 保护动作时间与整定时间要求
5.7.6 保护动作要求在过量动作时在1.05倍可靠动作,在0.95倍可靠不动,时间测试要求在1.2倍动作值时测量。在欠量动作时要求在0.95倍时可靠动作,在1.05倍时可靠不动,时间测试在0.7倍时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