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设备必须满足相应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耐压标准。
8.2电压保护
8.2.1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电压超出表1规定的电压范围时,应在相应的时间内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此要求适用于多相系统中的任何一相。
表1保护动作时间要求
并网点电压要求
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0.2s U< 50%UN
4
Q/CSG1211001-2014
50%UN≤ U< 85%UN
85%UN≤ U< 110%UN
110%UN≤ U< 135%UN
135%UN≤ U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2.0s连续运行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2.0s最大分闸时间不超过0.2s
注:1.UN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的电网额定电压;
2.最大分闸时间是指异常状态发生到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停止向电网送电时间。
8.3频率保护
当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频率超出47.5Hz~50.2Hz范围时,应在0.2s内停止向电网线路送电。
8.4线路保护
通过10(2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线路宜采用采用电流、电压型保护,有特殊要求时,可配置纵联电流差动保护。
8.5防孤岛保护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快速监测孤岛且立即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防孤岛保护动作时间不大于2s,防孤岛保护应与配电网侧线路保护相配合。
8.6恢复并网
系统发生扰动脱网后,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到正常运行范围之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不允许并网。在电网电压和频率恢复正常后,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需要经过一定延时后才能重新并网,延时值应在20s~5min范围内可调,具体由电网调度机构给定。
9电能计量
9.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前,应明确上网电量和用网电量计量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能计量点应设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产权分界处,产权分界处按国家有关规定确定。产权分界处不适宜安装电能计量装置的,关口计量点由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业主与电网企业协商确定。
9.2每个计量点均应装设电能计量装置,其设备配置和技术要求应符合DL/T448,以及相关标准、规程要求。
9.3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电能计量表应符合南方电网相关电能表技术规范,具备双向计量、分时计量、电量冻结等功能,并支持载波、RS48更多内容请访问久久建筑网
5、无线多种通信方式,适应不同使用环境下数据采集需求。
5
Q/CSG1211001-2014
9.4通过10(2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同一计量点应安装同型号、同规格、准确度相同的主、副电能表各一套。主、副表应有明确标志。
10通信与信息
.1基本要求1010.1
.1.1通过10(2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具备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进行数据通1010.1.1
信的能力。并网双方的通信系统应以满足电网安全经济运行对电力通信业务的要求为前提,满足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及调度电话等业务对电力通信的要求。
.1.2通过10(2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通信方式和信息传1010.1.2
输由双方协商一致后作出规定,包括互相提供的信号种类、提供信号的方式和实时性要求等。.2正常运行信息1010.2
通过10(20)kV电压等级并网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正常运行情况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向电网调度机构提供的信息至少应当包括:
a)
b)
c)
d)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状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有功和无功输出、发电量、功率因数;并网点的电压和频率、注入电力系统的电流;变压器分接头档位、主断路器开关状态等。
11并网检测
11.1检测要求
11.1.1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应当在并网运行后6个月内向电网企业提供有关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特征的检测报告。
11.1.2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接入电网的检测点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点,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前将检测方案报所接入电网企业备案。
11.2检测内容
检测应按照国家或有关行业对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运行制定的相关标准或规定进行,应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内容:
a)
b)电能质量检测;功率控制和电压调节能力检测;
6
Q/CSG1211001-2014
c)
d)并网运行适应性检测;安全与保护功能检测。
7
Q/CSG1211001-2014
附录A(资料性附录)并网点的图例说明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点,是指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的连接点,而该电网可能是公共电网,也可能是用户电网。
并网点的图例说明如图A.1所示:虚框为用户电网,该用户电网通过公共连接点C与公共电网相连。在用户电网内部,有两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分别通过A点和B点与用户电网相连,A点和B点均为并网点,但不是公共连接点。在D点,有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直接与公共电网相连,D
点是并网点,也是公共连接点。
图A.1并网点图例说明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