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意型建筑业教育探究
中国创意型建筑业教育探究
研究概要:2010年3年,我从互联网找寻到这样一篇研究报告,名称为《香港文化及創意産業與珠江三角洲的關係研究》。这篇报告对我深有启发,同时我也在这里写下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
首先,有关于创意产业的个人理解与观点。
创意产业是属于社会人文类的领域,因此界定创意产业的定义也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变化和修正。在具备了一定科学观点与现实层面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或许从更多的方向找寻它的答案。于是我不断的发问,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
创意管理专栏方军在其《创意的诞生》中表明:“回归到创意如在个体中生成,是创意管理的方法讨论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几年前出版的《赖声川的创意学》中,这位享有盛名的台湾话剧导演引用建筑学者库地奇的定义‘创意是一种挣扎,寻找并解放我们的内在。’这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它点出了创作者的内心痛苦,随后赖声川又指出“创意就是出一个题目,然后解这个题目。”的确,唯有消除创意的神秘感,才能获得有创意的人、组织和社会。”
您曾屡次提及创意产业的由来,它源自英国,属于社会再造的一个产业,由创意而发展变迁。同样,我也如此理解。创意产业,首先应当了解的是创意,之后才是创意产业。因此对于创意的定位就相当于对于一个大型项目的定位,之后的整体战略、发展进程、人员构成、技术参数等等一切都需要与之相匹配,以至于影响之后的一切结果,带动整体的正面、负面的效应,增加适当的关联度,延长产业链,由此,产业化,得出创意产业一说。
在具备了相当的社会基础上,在勇于挑战学术权威的心理上,我把诠释创意产业的这个过程定性为词汇的分解与融合:在国外的创造基础上,融入中国式理解,即拆分“创意”“产业”四个大字,分解为“创”“意”“产”“业”,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具有创造性的,同样也可以是艺术性的,是建设性的,是实践性的,同样也可以是意念感的,能够产生一定含义、价值、意义和利润的业态,即形成了有效互动、消费刺激、循环持续,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有形系统。无形也能变得有形,有形能够化为无形,空间在时间内流动、碰撞、摩擦和变化,这也就是后工业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
所以提到创意产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抓住后工业这个词汇,同时,对于空间的理解我们同样应当把握住,并且落实到能够循环消费,持续经济的商业空间中去。有些时候时间是相对的,而空间是绝对的,而某些角度去看,时间是绝对的,空间确是相对的。
其次,有关于建筑业界定的问题。创意产业到底隶属于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亦或第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