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设计
第十四章 采区方案设计
1.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 2.采区设计内容 3.采区参数的确定 4.采区准备方式的发展方向 5.采区方案设计实例
第一节 采区设计的依据、程序和步骤
? ?
? ?
?
http:///
一、采区设计的依据 要做好采区设计,必须有正确的设计指导思想和充分可靠 的设计依据.必须贯彻执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煤矿 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 1.已批准的地质报告 2)采区地质说明书 采区地质说明书包括:详细的采区地质特征,地质构 造状况;煤层赋存条件和煤层稳定程度;矿井瓦斯登记; 有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自然发火期;水文地质特征;煤 种和媒质以及国家对产品的要求;钻孔布置及各级储量的 比例等。
? 3)附图。 ? 图纸包括:采区井上下对照图、煤层 底板等高线图、储量计算图、勘探线剖面 图、钻孔柱状图、采区工程平(立)面图 等。 ? 2.根据矿井生产、接替和发展对设计采区的 要求 ? 主要是生产矿井提出的对设计采区的生 产能力、采煤工艺方式、采准巷道布置及 生产系统改革等要求。以适应生产技术不 断满足生产的需要。
二、采区设计程序
?
?
?
?
采区设计一般是根据矿井设计和矿井改扩建设计以及 生产技术要求,由矿主管单位提出设计任务书报局批 准,而后由矿或局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批准的设计 任务书进行设计。 采区设计通常分两个阶段: (1)采区方案设计:确定采区主要技术特征的采区方 案设计。 (2)采区施工设计:根据批准的方案而进行的采区单 位工程巷道施工图设计。
三、采区设计的步骤
采区设计按下列步骤进行: (1)学习政策法规,掌握相关规定 认真学习有关煤矿生产建设的政策法规,收集 有关地质和开采技术资料,掌握上级管理部门对 采区设计的具体规定。 要按照具体条件,因地适宜创造条件提高采、 掘、运输机械化水平,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积 极推广无煤柱护巷技术,降低掘进率和减少煤炭 损失;实现合理集中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2)明确设计任务,掌握设计依据
根据矿井生产技术发展及生产衔接的需 要,明确采区设计中重大问题的设计任务, 如采准巷道布置及采煤工艺的改革、采区 生产能力的确定等主要技术原则。矿井地 质部门应提出采区的地质说明书及附图, 并应有分煤层和分等级的储量计算图。必 要时设计人员需对储量进行核算,设计人 员真正掌握设计依据,使设计建立在可靠 的基础上。
(3)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根据采区设计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调查的课 题、内容、范围和方法。例如,调查原
有采区的 部署、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车场形式等,作为 巷道布置方案设计时借鉴;调查采煤、掘进、运 输、提升等的生产能力,煤仓容量等数据,作为 设备选型的参考;搜集巷道掘进、运输、提升、 排水、通风和巷道维护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 以便进行不同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充分掌握第 一手资料,使设计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上。
(4)研究方案,编制设计
在进行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定要 注意汇集各有关单位对设计的具体要求 及设想,根据设计条件提出几个可行方 案,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研究、修改和 充实设计方案内容,在此基础上,集中 为两三个较合理的方案,进行技术经济 比较,确定出采用的方案,正式编制设 计。
(5)审批方案设计
? 将已完成的方案设计经有关单位会同审查后,由有关上级 部门批准。
(6)进行施工图设计
? 根据已批准的方案设计,进行各单位工程的施工 图设计。
第二节 采区设计内容
? ? ? ? ? ? ?
?
? ? ? ? ?
http:///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共计11项内容 (1)采区概况 (2)采区煤层赋存及地质情况 (3)采区储量及生产能力确定 (4)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设计 (5)采煤方法设计 (6)采区机电设计 (7)采区通风设计 (8)采区其他系统 (9)安全技术及组织措施 (10)计算采区巷道掘进工程量 (11)编制采区设计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二、采区设计图纸
?
? ? ?
?
? ? ?
采区设计所需图纸包括:地质柱状图、采区井上下对照 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土、储量计算及剖面图等。 采区设计图纸主要包括: (1)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及剖面图 (比例:1∶1000或1∶2000); (2)采区采掘机械配备平面图 (比例:1∶1000或1∶2000); (3)采区工作面布置图(比例:1∶50或1∶200); (4)采区通风系统(最大、最小负压)示意图;
(5)瓦斯抽放系统图(低瓦斯矿井不要); (6)采区管线布置图(包括防尘、洒水、灌浆管路布置 等); (7)采区轨道运输系统图(比例:1∶1000或1∶2000); (8)采区供电系统图(比例:1∶1000或1∶2000); (9)采区避灾路线图; (10)采区车场图(比例:1∶200或1∶500); (11)采区巷道断面图(比例:1∶50或1∶20) (12)采区轨道交岔点图(比例:1∶50或1∶100); (13)采区硐室布置图(比例:1∶200)。
第三节 采区参数的确定
? ? ? ? ? ? ? ? ? ? ? ?
?
http:///
一、采区尺寸 (一)影响采区尺寸的因素 1.地质条件 (地质构造、围岩特征、煤层产状、瓦斯及自燃等) 2.生产技术条件 (运输条件、设备特征、采区供电、设备搬运) 3
.经济因素 (吨煤投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优化采区程度) 4.采区尺寸数值 (二)采区尺寸数值 采区尺寸包括采区走向长度和倾斜长度。 使用单体液压支柱的普采工作面采区,其走向长度一般为1500~ 2000m。 综采采区宜用单面布置,其走向长度一般不小于1000m;当双面布置 时,一般不小于2000m
二、采煤工作面长度
? ? ? ? ? ? ?
?
?
(一)影响工作面长度的因素 1.煤层赋存条件 2.机械设备及技术管理水平 3. 巷道布置 (二)采煤工作面长度 综采:150~200m; 普采:120~150m; 炮采:80~150m; (综采目前有已达300m以上)
三、采区煤柱尺寸
? ?
? ?
?
?
1.上山之间一般20m以上,厚煤层25m以上; 2. 上山一侧煤柱一般30m以上,有达到60m以 上; 3.区段煤柱采用煤柱护巷要达到8~15m以上; 4.大巷煤柱在2.~30 m 以上。距煤层20m以上 可采用跨大巷开采 。 5.采区之间煤柱宽度一般在10m左右; 6.断层落差大的时,一般留10~15m煤柱,含 水大时煤柱质宽度可达30m 以上。
百度搜索:99建筑网,查看数百万资料
四、采区生产能力
?
(一)采区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
? ?
? ? ? ? ? ?
1、地质因素; 2、采煤、掘进、运输的机械化程度和通风、供电 能力; 3、采区储量; 4、采区产量的稳定性。 (二)确定采区生产能力的方法 1.一个采煤工作面产量计算 2.采区内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 3.进行采区生产能力验算
第四节 采区准备方式的发展方向
? ? ? ?
? ?
http:///
一、准备方式多样化 (采区、盘区、带区布置方式) 二、采区大型化 ( 工作面单产高、走向长度大、采区生产 能力大) 三、单层化和全煤巷化 支护技术改进,巷道将向煤层巷道发展。
第五节 采区方案设计实例
?
采区境界m1煤层底板等高线图
J 七 采 区
+100
17-1
135.1 83.7 2.21
矿 井 边 界
16-1
134.9 72.2 2.08
+80 +60 +40
17-2
134.0 2.30
16-2
134.6 2.20
+20 ±0
?
第一方案采区巷道布置图
2
Ⅰ
9ˊ 9 13 6 10
J 七 采 区
+100
+80 +60 +40
17-1
135.1 83.7 2.21
矿 井 边 界
8ˊ
7
16-1
8 11 4 12 134.9 72.2 2.08
17-2
134.0 2.30
5
16-2
134.6 3 2.20
+20 ±0
Ⅰ Ⅰ
8 3 10 12 1 3 14 4 5 11
Ⅰ
8ˊ
9 9ˊ 6 13 2
?
第二方案采区巷道布置图
2
Ⅰ
9ˊ 9 13 6 10
J 七 采 区
+100
+80 +60 +40
17-1
135.1 83.7 2.21
矿 井 边 界
8ˊ
7
16-1
8 11 4 12 134.9 72.2 2.08
17-2
134.0 2.30
5
16-2
134.6 3 2.20
+20 ±0
Ⅰ Ⅰ Ⅰ
8 3 4,5 12 1 8ˊ 1 10 9ˊ 6
9 13 2
?
第三方案采区巷道布置图
Ⅰ
13 6 10
J 七 采 区
9ˊ 9
+100
+80 +60 +40
17-1
135.1 83.7 2.21
矿 井 边 界
8ˊ
7
16-1
8 11 4 12 134.9 72.2 2.08
17-2
134.0 2.30
5
16-2
134.6 3 2.20
+20 ±0
Ⅰ Ⅰ Ⅰ
8 3 12 1 8ˊ 10 9ˊ 6 13 2
9
4,5 1
采区方案技术比较
采区方案技术比较表
方案 项
目 第一方案 双岩上山方案 第二方案 双煤上山方案 第三方案 一煤一岩上山方案 工程量较大比比第二 方案多掘170m石 门 困难 较长。每区段增加60m 通风距离 多(同第一方案)
1.掘进工程量
工程量大。因两上山均在 岩层中,故要多掘进 252m石门和60m溜煤 眼
困难。一是岩巷施工,二 是巷道联接复杂 长。每区段要增加130m的 通风距离 管理环节多。一是溜煤眼 多;二是漏风地点多
工程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