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方法探索研究
绿色理念的建筑施工方法探索研究
摘要:建筑业的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难循环为代价的粗放式发展。也就给烙上能源消耗量大、利用效率低、污染严重等印记,而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逐渐被重视起来,基于绿色理念下的建筑施工技术成为目前建筑行业所广泛推广使用的技术。本文主要就绿色理念下的建筑施工技术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绿色理念; 绿色建筑; 建筑施工; 施工技术;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by high investment, high consumption, high efficiency, low emissions, to the cost of the development cycle focus. To branded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efficiency, severe pollution and mark, and with the further reform and opening,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lso gradually be seriously rise,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green unde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widely used by the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green build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methods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research, available for reference to fellow.
Keywords: green ideas; Green build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渐加速。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绿色建筑做为在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为众多业内人士所了解。本文就将针对绿色建筑在我国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从环境保护理念出发的绿色建筑施工工艺。
http:///
一、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
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技术并不是独立于传统施工技术的全新技术, 而是用“可持续”的眼光对传统施工技术的重新审视,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施工技术。绿色施工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 当前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为了满足政府及大众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减少噪音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形象,一般均会采取
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尤其在政府要求严格、大众环保意识较强的城市进行施工时,这些措施一般会比较有效。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比较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事实上, 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等。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技术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 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当前,大多数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 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二、绿色建筑施工工艺分析
1、施工扬尘的控制。一是运送土方、垃圾、设备及建筑材料等,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飞扬、流漏的物料的车辆,必须采取措施封闭严密,保证车辆清洁。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二是土方作业阶段,采取洒水、覆盖等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不扩散到场区外。三是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对易产生扬尘的堆放材料应采取覆盖措施;对粉末状材料应封闭存放;场区内可能引起扬尘的材料及建筑垃圾搬运应有降尘措施,如覆盖、洒水等;浇筑混凝土前清理灰尘和垃圾时尽量使用吸尘器, 避免使用吹风器等易产生扬尘的设备;机械剔凿作业时可用局部遮挡、掩盖、水淋等防护措施; 高层或多层建筑清理垃圾应搭设封闭性临时专用道或采用容器吊运。四是施工现场非作业区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对现场易飞扬物质采取有效措施,如洒水、地面硬化、围档、密网覆盖、封闭等,防止扬尘产生。五是构筑物机械拆除前, 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取清理积尘、拆除体洒水、设置隔档等措施。六是构筑物爆破拆除前, 做好扬尘控制计划。可采用清理积尘、淋湿地面、预湿墙体、屋面敷水袋、楼面蓄水、建筑外设高压喷雾状水系统、搭设防尘排栅和直升机投水弹等综合降尘。选择风力小的天气进行爆破作业。
2、噪声与振动的控制。一是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的规定。二是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l2524.90)。三是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
3、光污染控制。一是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
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二是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焊弧光外泄。
4、水污染控制。一是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二是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三是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四是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五是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
更多内容请访问久久建筑网
5、土壤保护。一是保护地表环境,防止土壤侵蚀、流失。因施工造成的裸土,及时覆盖砂石或种植速生草种,以减少土壤侵蚀; 因施工造成容易发生地表径流土壤流失的情况,应采取设置地表排水系统、稳定斜坡、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流失。二是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不发生堵塞、渗漏、溢出等现象。及时清掏各类池内沉淀物,并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清运。三是对于有毒有害废弃物如电池、墨盒、油漆、涂料等应回收后交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不能作为建筑垃圾外运,避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四是施工后应恢复施工活动破坏的植被(一般指临时占地内)。与当地园林、环保部门或当地植物研究机构进行合作, 在先前开发地区种植当地或其他合适的植物,以恢复剩余空地地貌或科学绿化,补救施工活动中人为破坏植被和地貌土壤侵蚀。
6、建筑垃圾控制。一是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二是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三是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
7、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一是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二是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作。三是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四是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 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
三、结语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必将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提高人们的绿色施工意识、解决经济性障碍、建立和完善法规制度体系和评价体系, 是促进绿色施工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竹隰生,任宏.绿色施工与建筑企业竞争力提升[J].建筑经济,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