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与消除措施.doc
内容介绍
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与消除措施 ,抹灰时存在的问题。欢迎下载!
抹灰工程质量通病的控制与消除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会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轻者给用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重者存在质量隐患,影响整体工程质量,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如何控制与消除质量通病,是建筑业同行经常探讨的课题之一。
抹灰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其主要表现是:施工仍以手工操作为主,湿作业多,质量不稳定。
目前室内外抹灰普遍存在开裂、空鼓、脱壳和罩面灰粗糙、起泡、阴阳角不垂直方正,外墙面污染等质量问题。
现将这些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护措施介绍如下:
一、砖墙、混凝土基层抹灰空鼓、裂缝 墙面抹灰后,过一段时间往往在门窗框与墙面交接处,木基层与砖石、混凝土基层相交处,基层平整偏差较大的部位,以及墙裙、踢脚板上口等处出现空鼓、裂缝情况。
1、原因分析
(1)基层清理不干净或处理不当;墙面浇水不透,抹灰后砂浆中的水分很快被基层(或底灰)吸收,影响粘结力。
(2)配制砂浆和原材料质量不好,使用不当。
(3)基层偏差较大,一次抹灰层过厚,干缩率较大。
(4)门窗框两边塞灰不严,墙体预埋木砖距离过大或木砖松动,经开关振动,在门窗框处产生空鼓、裂缝。
2、预防措施
(1)抹灰前的基层处理是确保抹灰质量的关键之一,必须认真做好; 1)混凝土、砖石基层表面凹凸明显部位,应事先剔平或用1:3水泥砂浆补平;表面太光滑的基层要凿毛,或用1:1水泥砂浆掺10%的107胶先薄薄抹一层(厚约3毫米),24小时后再进行抹灰,基层表面砂浆残渣污垢、隔离剂、油漆等,均应事先清除干净。
2)墙面脚手孔洞应堵塞严密;水暖、通风管道通过的墙洞和剔墙管槽,必须用1:3水泥砂浆堵严抹平。
3)不同基层材料如木基层与砖面、混凝土基层相接处,应铺钉金属网,搭接宽度应从相接处起,两边不小于10毫米。
(2)抹灰前墙面应先浇水。
砖墙基层一般浇水两遍,砖面渗水深度约8~10毫米,即可达到抹灰要求。
加气混凝土表面孔隙率大,但该材料毛细管为封闭性和半封闭性,阻碍了水分渗透速度,它同砖墙相比,吸水速度约慢3~4倍;因此,应提前两天进行浇水,每天两遍以上,使渗水深度达到8~10毫米。
混凝土墙体吸水率低,抹灰前浇水可以少一些。
如果各层抹灰相隔时间较长,或抹上的砂浆已干掉,则抹上一层砂浆的应将底层浇水湿润,避免刚抹的砂浆中的水分被底层吸走,产生空鼓。
此外,基层墙面浇水程度,还与施工季节,气候和室内外操作环境有关,应根据实际情况掌握。
(3)抹灰用的砂浆必须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并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和易性良好的砂浆能涂抹成均匀的薄层,而且与底层粘结牢固,便于操作和能保证工程质量。
砂浆的和易性的好坏取决于砂浆的稠度(沉入度)和保水性能。
抹灰用砂浆稠度一般应控制如下: 底层抹灰砂浆为10~12厘米;中层抹灰砂浆为7~8厘米;面层抹灰砂浆为10厘米。
砂浆的保水性能是指在搅拌、运输、使用过程中,砂浆中的水与胶结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能,保水性不好的砂浆容易离析,如果涂抹在多孔基层表面上,砂浆中的水分很快会被基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43.5KB
上传作者
琳琳
文件类型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