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典型案例谈 “中国住宅60年”的发展史.doc

投稿: 清风 更新: 2024-01-08 浏览: 3次
侵权违规举报

内容介绍

从典型案例谈 “中国住宅60年”的发展史 ,从典型案例谈 “中国住宅60年”的发展史。
欢迎下载!
从典型案例谈“中国住宅60年”的发展史 提要:如果说人塑造了住宅、住宅也塑造了人,那么这六十年里,中国人居住的住宅 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各个历史阶段典型住宅的故事串联起来所塑造出的新中国的历 史该是什么样呢? 2009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
从住宅的角度看,这短短60年里从居住模式、住宅的 建造方式、供应模式、分配模式、乃至人们精神层面对于居住问题的观念和理解都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不是一蹴而就进入一个新的居住模式,而是一个变动不已、不 断摸索寻找符合时代精神和内容的住宅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特定的住宅与特定时代 相关联、与一代人的成长经历相关联、与每个人的人生中某一个具体的阶段相关联。
如 果说人塑造了住宅、住宅也塑造了人,那么这六十年里,中国人居住的住宅经历了什么 样的变化?各个历史阶段典型住宅的故事串联起来所塑造出的新中国的历史该是什么 样呢? 通过六个十年的六种典型住宅来讲述新中国的住宅60年,希望您能帮助我们回答 以下问题来寻找能够象征新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典型中国住宅。
1949-1959代表性住宅:50年代上海曹阳新村 百万庄小区(苏联援助)上海曹阳新村、北京三里屯幸福、 为什么?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
中央政府提出“先生产,后生活”发展策略,技术上受苏联的影 响;在住宅规划设计中有严重的苏联的影子。
比如: 50年代中期采用居住区 街坊的规划模式,每个街坊面积一般为
五、六公顷,街坊内以住宅为主,采用封闭的周边式 院落布置,配置少量公共建筑,儿童上学和居民购物一般需穿越街坊道路。
这种组合形 式的院落能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的居住环境,,但由于过份强调对称,或“周边式”布局造 成许多死角,不利通风和日照,居住条件恶化。
北京的百万庄小区是当时苏联援建的,充 分表达了这个特点。
但是,由于当时居住面积标准的限制,在诺大的套型里只能多户合 8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508.0KB
上传作者
清风
文件类型
.doc

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环境,禁止发布任何违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