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知识的层次性.doc
内容介绍
防雷知识的层次性 ,防雷知识的层次性。欢迎下载!
一、防雷是个边缘学科 由于防雷的问题涉及到许多学科,如大气电学、电力科学、建筑科学和电信科学等。
它是一门边缘学科,它的理论须要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学习交流才能完善。
1996年到1999年间北京地区一些防雷学者组织了防雷学术讨论会,开始于对消雷器看法的交流,后来转为对雷电电磁脉冲防护(LEMP)理论的学习。
这些学术论文发表在《电网技术》和《工程物理》杂志上。
没有各界专家共同的探讨谁也不敢说他对防雷看法是全面的。
科学技术的健康发展须要不同学派之间的自由讨论和竞争,防雷技术的发展也是如此。
防雷学术研讨会不能只有一个,防雷杂志不能仅有一种,要创建一种自由辩论的平台和机制,以保证百家争鸣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但是不能把学术讨论与防雷规范的管理工作对立起来,国标规定的各种防雷规范都应按照执行,除非有关部门下令废止或暂时停止执行;但也要允许对即将颁发和现有的防雷规范发表不同意见。
有关政策的问题这里只是提一下,不在本文深入讨论。
二、防雷知识的层次性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分为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两大类。
基础科学研究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如物理学;物理学下面又分为声、光、热、电和原子学等分支学科;电磁学科内又分为静电学、直流电学、磁学、交流电磁学、电磁波和电磁流体力学等。
技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有关的自然规律,比如防雷技术科学。
防雷技术科学又关系到大气物理学、电场学、介质物理学、高电压装置及其实验技术、地中电流和接地装置、电磁波和波动过程等;防雷技术是为电力系统、电信系统、建筑物和构筑物服务的,防雷技术工作人员还得学习相关服务部门的知识。
由于现代科学分科很细,各门学科之间的语言概念往往有区别,容易产生误解;各门学科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如物理模型的选择等)不同,不同专业人员之间在概念和语言上不通,不能互译的情况很多,即使大家都讲同一个概念,实际上各自理锯也很不相同。
这种情况是造成当前防雷学术交流的重大障碍,这次讨论会我提供了四篇报告,这篇是总论,谈哲学,其他三篇详细讨论三种理论误区的案例。
古语说歧路亡羊,下面说明这三个案例是怎样陷入思维歧路的。
1.案例一--限流避雷针和消雷器[1] 熟悉普通电工原理的人都知道霓虹灯用高电压供电,它的本体电压降很小而通过电流能力也很小,它是*霓虹灯变压器的内阻来限流的。
有人用霓虹灯变压器的限流原理为限流避雷针和消雷器辩解。
其实雷电的放电过程与电器中的导电过程完全不同,是不能类比的。
在普通电路中电子的运动形式是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电子接力运动,而闪电通道中的电子运动主要是电子的贯穿运动,在主放电通道中先导流注与迎面流注相遇,正负离子交融产生高温等离子体通道,它有如悬挂着的鞭炮爆炸,闪电电流的脉冲波是由闪电通道中的离子流形成的。
脉冲波后的余辉电流才是雷雨云中传来的电流。
笔者在文[1]中已做了说明。
主放电通道中的电压降是很小的5.5V/cm,而雷雨云的电压是很高的108V,所以避雷针和消雷器的限流说是不能成立的。
有人说雷电是电荷源,主放电发生前可以这样说,但在主放电之后雷电就是一个电流源了,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26.5KB
上传作者
学流泪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