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的一些总结资料+2008.doc
内容介绍
中国建筑史的一些总结资料+2008 ,建筑考研。欢迎下载!
中国建筑史的一些总结资料2005-5-2710:30AM 这里总结的很全的,大家可以看看(极有用的建筑史资料) 一.名词及条目 ①,L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②,J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③,L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
第二种),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④,J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⑤,L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J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L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J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 :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L<<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J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L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J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L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J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15,L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 16,J
下载地址
进入下载页
文件大小
67.5KB
上传作者
琳琳
文件类型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