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设计说明及计算书 2
二、基坑支护及降水设计说明
1 设计依据
1.1 甲方提供的规划平面图、用地红线图、相关的结构图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
⑴《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⑵《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⑶《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⑷《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⑸《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13); ⑺《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⑻《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311-2013); ⑼其它相关规范、规程; 1.3 理正深基坑支护软件7.01版。
1.4 本设计结构为临时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2个月,支护结构完成至土方回填结束,在此期间,基坑支护结构保证基坑安全。
2 基坑工程概况及基坑周边环境
2.1 周边环境
锦宸〃国际花园二期工程位于姜堰区,中干河西侧,马厂路南侧,原姜堰市套闸管理所内,南侧为已建小区。基坑东场地空旷。基坑南距离小区道路1.55~3.47m;距离已建1#和2#楼15.75m和17.15m;基坑西距离用地红线3.00~3.80m;用地红线位臵有煤气管道和通信电缆,煤气管道和通信电缆埋深在地下1.5m范围内。基坑北距离用地红线3.78~10.00m,场地空旷可以放坡。 2.2 基坑规模及开挖深度
±0.00相当于绝对标高+6.70m。
自然地面高程相当于绝对标高+6.20m;底板板面标高为相对标高-4.10m,板厚400mm,垫
层厚100mm。局部底板板面标高为相对标高-5.10m,板厚400mm,垫层厚100mm。基坑开挖深度为4.10m和5.10m。
3 工程地质、水文条件
拟建位置位于姜堰城区,处于江苏省中部,西接扬州、东连南通、南连长江。场地处于扬子地层东北部,地层发育较齐全,中元古界海州群、张八岭群为区域变质岩系,构成扬子准地台基震旦系-三叠系不整合覆盖,以海相沉积为主,各系、组间成假整合或整合接触;侏罗系以陆相碎屑和中酸性火山岩为主,假整合在三叠系层位上;白垩系为内陆盆地,红色碎屑岩为主,局部夹中性、碱性火山岩不整合在白垩系上;拟建场地在新构造运动中所处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位于苏北坳陷中的泰州凸起上,第四纪以三角洲冲积相沉积为主,沉积厚度250.00m左右。
本工程支护深度影响范围内深度内土体按其特征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划分如下: 1层素填土:灰黑色,松散,表层以碎砖瓦砾等建筑垃圾为主,下部由粉质粘土和粉土质组成,结构松散,抗压抗剪能力差。该层土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80~2.30m,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土。
2层粉土:灰黄色~灰色,中密为主,局部密实,湿~很湿,含少量钙质结核,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低干强度及韧性。该层土区普遍分布,层厚:2.90~4.10m,属中低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3层粉砂: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主要矿物为石英碎屑,含有较多的云母片,颗粒均匀,级配不良,磨圆度较好,粘粒含量1.40~4.20%。该层土场区普遍分布,层厚:3.20~4.20m,属中低压缩性、中等强度土。
4层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局部软塑,夹姜结石,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反应,中等干强度及韧性。该层土场区普遍分布,层厚:1.80~6.50m,属高压缩性、低强度土。
详细资料见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各土层的基坑设计参数见表:
1of13
基坑设计参数表
3.2 水文条件
拟建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季风环流是支配境内气候的主要因素,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冬季受极地变性大陆气团控制,盛行西北气流,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低纬太平洋的偏东南风,温高湿润,雨热同季,在该季节中每年的更多内容请访问久久建筑网
5、6、7月份中有气象学上的连阴雨天气出现,由于此时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俗称梅雨季节,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春季冷暖、干湿多变,天气变化无常,秋季则秋高气爽。该地区还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雨水丰富。
根据钻探揭示情况,拟建场地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和微承压水,潜水主要赋存于1~3层土中,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6层粉砂和10层粉土中。
与工程影响比较密切的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勘察期间测得潜水初见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20~2.25米,稳定水位在自然地面下2.30~2.35米,标高在3.83~3.87米。
根据区域资料,微承压水水头与潜水水头相近。该地下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迳流补给,水位呈季节性变化,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在现有自然地面下埋深0.5m左右,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在现有自然地面下埋深0.8m左右。
根据区域资料,承压水水头和潜水水位相近,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较大,对预制桩主要对接头的腐蚀性及挤土影响,根据水土腐蚀性分析报告对预制桩接头具微腐蚀性,应按规范要求做好防腐措施;并应考虑挤土桩需考虑孔隙水压力,必要时设臵袋装沙井或塑料排水板以消除孔压,减少挤土效应。对灌注桩由于存在水头差的粉细砂,承压水对本工程影响较
大,应按桩基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详细资料见本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4 基坑支护结构及降水设计
4.1 基坑支护设计等级
根据基坑的开挖深度、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本工程ABCDE段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EFGA段段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重要性系数0.9。支护结构有效期为一年,在此期间,基坑支护结构保证基坑安全。
4.2 基坑支护设计荷载
均取20kPa满布荷载;基坑坡顶2.0m范围内严禁堆载,严禁坡顶超负荷堆载,基坑边如有特殊荷载要求,应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 4.3 基坑开挖原则
基坑开挖应遵循“分层分段开挖、分层支护、严禁超挖”的原则,施工时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同时与土建、挖土单位进行协调配合。 4.4 基坑坡脚预留工作面
在基坑施工前,应预先在现场放出基础外轮廓线,基坑坡脚线与基础外边线距离不小于1000mm,若图中尺寸与现场放样不一致,以现场放样为准,并对设计作相应的调整。 4.5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⑴根据场区环境条件及土层性质,分成四个区段进行设计:ABCDE段采用搅拌桩桩+土钉墙支护;EFGA段采用挂网喷射砼简单支护。
⑵基坑开挖前,施工搅拌桩止水,桩径700mm双轴搅拌桩,桩间距1000mm,AB段两排桩长8.5m,BCDE段两排桩长10m,FGA段一排桩长10m。水泥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掺入量为13%。水灰比0.5。
基坑四周支护结构的构造与设计详见支护施工图及支护计算。 4.6 基坑降排水方案
(1)根据土层情况,采用管井降水。
(2)基坑开挖前布设25口管井。
(3)靠近后浇带位臵,就近布臵在后浇带上。其余管井避开承台和电梯井等位臵。从自然
2of13
地面开始计算井深12m,成孔600mm,下315mm波纹管。
(4)水位降至垫层底50cm以下。基坑内电梯井、集水井、承台等局部加深部位降水不到位时增加轻型井点或管井降水。
(5)为方便排水,在坑外场地道路内侧和基坑坡脚30cm处各布设一环通排水沟,宽300mm,深400mm;同时为防止地表水、大气降水等通过坑顶渗入支护结构外土体而影响支护体系安全,对场地道路内侧与支护结构之间的区域全部喷射混凝土面层。基坑底应设臵排水明沟及集水井。
(6)降水结束时间:基坑回填土,并满足抗浮要求。具体参考主体结构设计单位意见执行。
5 支护结构的施工
5.1 土钉墙施工
⑴ 土方开挖过程中应提供土钉成孔施工工作面宽度,开挖应与土钉施工相协调,交替作业,每段开挖后限时进行土钉的施工;
⑵ 施工前,应充分核对设计条件、土层条件和环境条件,预计土钉施工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所需原材料的型号、品种、规格及杆件等加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⑶ 成孔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和土层条件,定出孔位,做出标记,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 ⑷ 土钉采用引孔式方法施工;
⑸ 土钉/锚杆采用直径20的二级螺纹钢;
⑹ 施工顺序:土方开挖→人工修坡→测放孔位→施工土钉→注浆→喷射砼面层等步骤。 ⑺ 土钉成孔施工宜符合下列规定: ① 孔深允许偏差 ±50mm ② 孔径允许偏差 ±5mm ③ 孔距允许偏差 ±100mm ④ 成孔倾角偏差 ±5%
⑻ 土钉注浆:采用32.5复合硅酸盐水泥,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注浆压力控制在0.2~0.8Mpa,第二次压力控制在1.2~1.5Mpa,φ110土钉注浆水泥用量为45Kg/m。
⑼ 铺设坡面钢筋网:ABCDE段坡面铺设?6.5钢筋间距200mm*200mm;土钉上加设两根直径12mm横向加强钢筋。EFGA段坡面铺设?6.5钢筋间距300mm*300mm。
⑽ 喷射混凝土:应分两层喷射。喷层砼强度为C20,喷射砼配合比:水泥:砂:石子=1:2:2,
粗骨料粒径为5~10mm,喷层初凝小于10分钟,终凝小于30分钟 (建议喷射砼时速凝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5%)。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进行,喷射混凝土时,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距离宜0.6-1.0m。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宜根据气温确定,为3-7d。喷射混凝土通常在每分段开挖底部预留300mm,这样会有利于下步开挖后安装钢筋网,与下步45°倒角的喷射混凝土层施工搭接。上层土钉砂浆及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土钉施工。
(11) 设臵排水系统:在喷射砼部位坡面采用直径40mm,向上斜5°或10°,长度通常为300-500mm带孔塑料的排水管,其间距取决于土体和地下水条件,坡面每大于3平方时布臵一
个。
6基坑土方开挖
⑴ 基坑开挖前应根据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结构和支护设计文件、环境保护要求、施工场地条件、基坑平面形状、基坑开挖深度等技术要求,并遵循“分层分段,均衡开挖”的原则编制土方开挖施工方案;
⑵ 严格按设计放坡坡比开挖,严禁超挖、严禁坑边堆载;
⑶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挖土机械的停放和行走路线布臵、挖土顺序、土方驳运、材料堆放等应避免引起对工程桩、支护结构、降水设施、监测设施和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⑷ 在有混凝土运输车停靠出入的位臵及土方运输车辆出入口等位臵应事先采取加固措施并形成混凝土硬化路面。土建单位应在基坑上口周边周边设臵限行围栏,并安排专人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