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激励契约设计_闫辉
第25卷 第4期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Vol. 25 No. 4 2011年08月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ug. 2011
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激励契约设计
闫 辉,王要武,张 磊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E-mail:yanhuihooray@163.com)
摘 要: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一般由政府和建筑业主共同出资,而业主在节能过程中存在着特殊的行为特征,尤其是因隐藏信息和隐藏行为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在深入分析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机理基础上,运用激励理论,建立了政府和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并分别在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求解了相应的激励契约。研究得出了两种情况下激励契约的一些特征,同时,也为政府建议了一些可能的措施和机制,以达到激励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的目的。 关键词:公益性公共建筑;建筑节能;激励契约;委托—代理模型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59(2011)04-399-06
Incentive Contract Design for Commonweal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YAN Hui,WANG Yao-wu,ZHANG Lei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01,China,E-mail:yanhuihooray@163.com)
Abstract:Commonweal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is usually jointly inves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owners. The owners
have special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in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especially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behaviors caused by their hidden knowledge and hidden ac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incentive mechanism for commonweal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and the usage of incentive theory,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principal-agent model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owners,and designed the incentive contract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respectively.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centive contract with 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measures and mechanisms were proposed for the government to implement the incentives on commonweal public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Keywords:commonweal public building;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incentive contract;principal-agent model
目前,建筑行业已成为继能源和交通行业之后的第三大能耗领域,占据着社会总能耗和社会电力总能耗的20%~25%左右[1]。我国建筑节能虽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发展依然比较缓慢,很多方面尚未达到政府预期的目标,例如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新建建筑不能满足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现存的大部分建筑存在着“高能耗低能效”的问题。现有研究发现[2~5],问题的根源在于建筑节能过程中因外部性而缺乏足够的利益驱动、信息不对称导致部分市场失灵与效率低下、传统的建筑节能管理模式造成了“政府失灵”,并且认为政府应代表全社会利益整体,利用规制与激励结合的手段来推动建筑节
能。于是,部分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目前建筑节能的状况开展了激励机制与激励政策方面的研究[6~8]。然而,已有的研究因缺乏对激励机理的深层分析,而致使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
公益性公共建筑是指供公益事业使用的建筑,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类建筑。它由国家财政部分拨款,其节能过程一般由政府和建筑所有权人共同出资,研究对其节能激励的问题具有特殊的意义。
本文拟通过对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激励机理的深层分析,研究设计在完全信息和不对称信息下政府针对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的节能激励契约,从而为政府对其实施节能激励提供理论支持。
收稿日期:2011-05-24.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2006BAJ03A10).
·400· 工 程 管 理 学 报 第25卷
1 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的激励机理
1.1 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过程
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是指公益性公共建筑在决策、规划、设计、建造、竣工验收、运行管理以及节能改造等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建筑节能标准,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室内热环境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的活动。其过程包括新建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和既有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两个方面:新建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包括节能投资决策、设计与建造、竣工验收、运行管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过程;既有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包括节能改造决策、节能改造设计与实施、竣工交付、运行管理、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等过程。 1.2 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的节能行为特征
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负责建筑的开发和节能改造,是建筑的使用者,与政府共同承担运行管理费用,它是整个节能过程的主导者,决定着节能的落实程度。其在节能过程中存在着如下行为特征:
(1)节能主动性不高,但节能落实程度较高。公益性公共建筑在建造、节能改造、运行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资金一般是由国家财政部分拨款,使得其节能的自发性和主动性不强,节能动力主要来源上级的绩效考核要求。对具体案例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表明[9]
,几乎所有与绩效要求相关的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都会主动关心节能,并且能够积极落实;没有绩效要求的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基本不会主动关心节能。
(2)节能成本与投入产出效率等方面信息不对称将影响节能效率。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完全拥有节能过程中的增量成本信息以及选择不同投入产出效率节能方案的主动权,这相对于政府来说是隐藏的信息和隐藏的行为。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可知,这些不对称的信息和行为将导致其在节能过程中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以节能效果最大化为目标。
1.3 政府对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的节能激励机理
政府在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过程中扮演着两个角色。一是作为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市场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政府代表着全社会利益整体,突破单个市场主体追求经济利益的局限,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宏观发展战略,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
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市场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协调和调控。二是作为公益性公共建筑的部分投资者。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过程中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从这个视角来说,政府应以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为先导,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示范带动性的作用。
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在实施节能的过程中,既会考虑履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又会考虑本身收益变化情况,所以政府需要通过行政规制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以达到节能效果的最大化。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用图1来合理地描绘政府对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的节能激励机理。政府根据社会发展规划设定节能目标,并颁布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标准文件。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根据政府的规制与激励政策,设定自身的目标规划,包含节能目标和效益目标,进而制定节能计划和节能方案;在节能实施过程中,由于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完全拥有节能增量成本信息(隐藏信息)和是否努力选择高投入产出效率节能方案的主动权(隐藏行为),致使其选择的节能方案片面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以节能效果最大化为目标。
图1 政府对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的节能激励机理
2 针对逆向选择的节能激励契约
2.1 模型的设定
激励主体——政府(委托人)通过激励作用促使激励客体——公益性公共建筑业主(代理人,以下简称为业主)产生节能行为,获得q单位的节能量。政府从q单位的节能量中得到的收益(主要为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S(q),且有S′(?)>0,
第4期 闫 辉,等:公益性公共建筑节能激励契约设计 ·401·
S′′(?)<0,S(0)=0。
业主从q单位的节能量中得到的收益(主要为经济效益)是R(q),且有R′(?)>0,R′′(?)<0,R(0)=0。
业主在节能过程中产生的增量成本由固定成本F和边际成本θ 组成,为方便研究,假设F=0,θ∈Θ={},即业主存在着两种效率类型,高效率和低效率,其比例分别为
p和1?p。称Δθ=?θ>0为业主节能边际成本的不确定幅度。当然,在不对称信息情况下,假定政府无法观察到业主的节能增量成本,但知道两种效率类型业主的比例。α为政府对业主节能增量成本的投资比例,其中0<α<1。
γ为政府对业主节能行为的激励额度大小。q
与γ共同构成了政府激励契约可行的配置集,用Γ表示,Γ={(q,γ):q∈R+,γ∈R},这些变量
可由政府通过制定相关节能政策来确保其有效性。用q和分别表示高效率和低效率两种类型业主的节能量,γ和分别表示政府对高效率和低效率两种类型业主的激励额度,且γ>。
激励额度的大小取决于节能量的高低,高效率业主与低效率业主可能会产生相互伪装的逆向选择行为。但我们知道政府激励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激励额度达到最大的节能量,在设置激励契约约束条件时不必考虑低效率业主伪装成高效率业主的情况(事实上,可以证明低效率业主伪装成高效率业主会降低自身的效用),因为这只会给政府带来更大的效用。故只需防止高效率业主的逆向选择行为即可,为此,则有如下激励相容约束条件:
R(q)+γ?(1?α)≥R(+?(1?α)(1)
另外为了保证两种效率类型的业主都接受契约,其参与契约的效用应不小于不参与契约的保留效用(标准化为0),即参与约束条件为:
R(q)+γ?(1?α)q≥0 (2) R()+?(1?α)≥0 (3)
根据以上表述,政府的最优规划问题(P)可以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