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潮流初探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潮流初探
口徐雁南,王浩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随着城市规划观念转变及视角转移,城市绿地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发展。现代城市绿地规划发展潮流主要是规划理性化、
布局多元化、结构系统化、空间开放化、绿化森林化、景观人文化、水景生态化、设施人性化等八种。[关键词]城市规划;绿地系统;生态系统;景观设计[文章编号]1006—0022(2003)10—0063—03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B
OntheDevelopmentTrendofPlanningfOrCityGreenbeltSystem/XUYan-nan,WANGHao
[Abstract]Withthechangeinconceptofcityplanningandinangleofview,theplanningconstructionofcitygreenbeltisfacing
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trendforgreenbeltplanninginmoderncitiesischaracterized
as
a
new
follows:rationalin
planning,pluralisticin
inwaterscape,andhumanizedin
arrangement,systematicinstructure,openinspace,forestforlandscaping,humaneinlandscape,ecologicalfacilities.
IKeywotdslCityplanning;Greenbeltsystem;Ecologicalsystem;Landscapedesign
当前,“保护环境”、“人类与自然共存”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论题。现代城市绿地已走过了游憩观赏阶段,进入了营造、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效应双重目的阶段,原有的城市绿地发展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求。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学及相应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满足管理者、决策者及公众的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笔者以为目前行业的发展潮流主要
有八个方面。
指导思想和规划意图,使规划更趋理性化。规划理性化指现在的城市绿地规划有了很强的理论基础而不仅仅是单靠设计师的突发灵感和“~厢情愿”。现代城市绿地规划中越来越重视根据各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城市风貌、工业用地、居民用地、道路系统,做出各具特色的、和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的、体现地区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1]1。一这体现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理性化。规划过程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重视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形成本城市园
木和灌木为主,同时考虑植物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
如山东省乳山市的绿地系统规划,
首先把城市用地分成若干块,并分别编号,标明地块的用地性质和绿地率,并根据其地形和用地性质,确定绿地系统规划模式。
桂林市的分散集团式城市结构间的放射状的楔形绿地系统,将田园的优点引进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秩序和弹性[2|。
佛山市、宿迁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均将绿量作为指导规划的依据,体现了量化理念。
目前在城市绿地规划中流行应用控制性规划的理念。所谓控制性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它将绿地系统规划的意图,通过一系列指标反映在城市用地的每一地块上,这些指标体现了绿地系统规划的
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②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与规模。④各类公园绿地达到均衡布置,有机结合,形成体系。④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⑤树种规划重视使用地带性树种,以乔
由于各城市自然环境、城市风貌各不相同,决定了每个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多元化。在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工业用地、居民区用地、
万方数据
2003年第10期籼卷回
道路系统、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尽可能利用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名川大山、名胜古迹突出城市特点,设计城市景观,形成相宜的绿地系统布局。
现在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形式多样,其中基本布局形式主要有:块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混合式等‘3|。不同城市可能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布局形式组合出新的布局形式,可称为组合布局形式,如:放射环状、星座放射状、点网状、环网状、复环状等。
如启东市绿地规划布局依据启东市特点,将城区绿地系统规划为“四面环青屏,处处邻绿景,三水绕城廊,绿网织全城”的网状布局模式。
秦皇岛市城市绿地规划布局则依据山水特色和一城三区的布局特点,将布局确定为“大环境生态绿地衬托城市组团”的布局形式,三城区组团呈“网带状与楔块状”组合绿地布局结构形式。
苏州市、三亚市利用水系网络及道路绿地网络形成双棋盘式绿地系统布局。杭州市利用周围的山水等地形地貌形成环绕中心城区的环状绿地系统布局。而且在同一城市的布局上通常不是单一的形式,而是多种形式混合。例如,南京市根据自然地貌,东北有紫金山,西北有长江,北有玄武湖,南有莫愁湖,宁镇山脉绵延起伏环抱市区,周围河湖纵横交错,城市有秦淮河贯穿市区,城内还有清凉山、石头城,形成心、网、轴、环、片相交的混合布局。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都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体系,总体上包括了3个层
次:
(1)大地绿化子系统规划。包括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及区域旅游规划,就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优化为基础,充分利用农田、山体、水体及岸线绿化,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协调绿地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
系。
圆划师PLANNERS
万 方数据(2)城市绿地子系统规划。研究各类绿地指标、空间布局及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规划、植物规划等。城市绿地以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道路河道绿地及风景林地为主体,它能起到改善环境,美化整体环境的作用。
(3)庭院、阳台、屋顶小环境绿化子系统规划。这一层次是指以家庭内外生态布置为基础的庭院、阳台和屋顶绿化。
如启东市绿地系统规划采用点、线、
面相结合的形式,以外围大环境绿化圈——市郊生态系地(果园、农业观光示范园)为外环,以城市周围的防护绿地(环城公园)为内环,市内合理布设块状公共绿地,并通过道路绿地、滨河绿地相互贯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宜兴市绿地系统规划,以市区为中
心,以各乡镇为子系统,通过贯穿城乡的河流、公路为连接纽带,把城市绿地、近郊风景林地、远郊风景区和成片造林地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点线面,大中小,高中低相结合;地面、墙面、棚架、阳台相结合;乔、灌、草、花结合,规划完整的、具有宜兴山水特色的绿地结构
系统。
南京市新制定的《南京主城绿地系统规划》明确了南京绿地以钟山、夹江两岸、幕府山、雨花台4大片绿地为主体,通过绕城公路绿化带和主城滨江绿化带的建设构成绿色内外环,通过各类公园、绿地的建设构成环、网、带相连,点、线、面结合的园林绿地体系,形成“一环”、“二区”、“三轴”、“四线”、“五街”、“六片”的结构系统[4|。
苏南中小城市的规划,像张家港、江阴、昆山、吴江等,这些城市,城区较小,内部的绿地系统性不强,因此在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时,更多的考虑了城与城之间的联系、城与乡村的结构系统、大地景观规划和地区性绿地规划。打破城乡界限,把自然引入城市,把农田也看成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城与城、城与乡互动,结成一个有机的绿地
系统。
现代城市绿地规划不仅要重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人工生态系统建设,更应重视整个市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规划应把范围扩大到市
域,既要加强大地绿化子系统规划,同时又要解决好城市边缘地区绿地建设与
城市扩展之间的关系。
(1)从“园林绿化”走向“大地景观规划”。现代城市绿地规划首先着眼于大环境绿化规划,从区域出发,把森林、农田、草地、景区作为生态改善的积极因素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使市区拥有良好的整体生态景观背景。如江
苏省宜兴市,在大环境绿化规划中,加
强东、西风景区的建设,使东西两块绿地楔入城中,弥补老城区绿地不足,同时在近郊规划梅林度假区、龙背山植物园、森林公园等项目,使城市绿地面积扩大,景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2)开放公园,进一步扩大园林空间。为了能增加绿化面积,一方面继续搞好绿地管护工作,如搬迁辟绿、拆迁还绿、拆墙透绿,进一步开发绿化死角;开放且协调的园林空间环境在于不以围墙高筑来封闭自守,而是引入园外的自然风光与环境中的河道、溪流,与其它绿地、建筑相融合,成为大环境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空间更有利
于发挥园林景观功能、美化和改善环境、
便于与各类绿地相连、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空间的开放性同时是人性化的要求、人本主义的体现。
如南京市开放玄武湖公园环湖绿带,使湖、城融合为一体,同时也满足了市民的需求。现代景观设计的成果应供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
闲、欣赏、使用,因而决定了它要以超
常规的大尺度概念和空间开放的方式设
计,同时又受20世纪60、70年代西方
大地园林化思潮及手法的影响,即注重设计空间和大自然的融合,在广袤空间中创造作品,“人在画中以作画”的设计思路,这些都决定了空间要开放。如在苏'Jt、f工业园区金鸡湖规划设计中,634m
长的湖滨大道,将大道规划为宽15m,文化基础的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时期不断赋予原有景观一些新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不断积淀,构成了传统景观的内涵,即传统景观的人文化。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必须尊重文化,把握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