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母排化学处理过程
加工完毕的铝母排,浸入含30%左右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待除去铝母排表面油污、氧化膜后取出,浸入流动的清水中用毛刷刷去铝母排表面余碱,刷洗干净后取出,立即用干净的毛巾擦去表面水份,然后烘干或晒干后方可安装。
7.10母排与母排、母排与分支排、母排与电器接线端子搭接面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A、铜与铜:镀锡连接;
B、铝与铝:直接连接;
C、铜与铝:铜导体镀锡,用户因特殊要求时(室外配电或室内相对湿度接近100%时,应采用铜铝过渡板,铜端镀锡;
D、封闭母线螺栓固定搭接面,有条件时应镀锡
8、母排安装
8.1铝母排在安装前,可先用铜丝抛盘刷去母排接触处表面的氧化层后,可以直接(立即)安装,如除去氧化物的铝排放置一段时间后安装,必须先进行上述工作后方可安装。
8.2铜、铝搭接时,铜排必须镀锡,并保证铝排连接受压后不得变形
8.3连接用的紧固件(螺栓、弹垫、平垫、螺母等)应符合国家标准,镀锌黄的精制或半精制品。
8.4 连接用的螺栓贯穿方向应是由下向上,由后向前,由左向右,在其余的情况下,螺母置于维护侧.螺栓直径按小于连接孔1~1.5mm尺寸选择,螺栓的长度在压平弹垫后露出螺母2~3扣为宜,绝不允许超过螺栓本身直径或缩进螺母内,螺栓的两侧都要有相应平垫片,平垫片的光洁表面朝外,相邻螺栓的垫圈应有3 mm以上的净距,以防止构成磁路发热,螺母侧要加相应的弹垫。
8.5 母排间的连接应严密.接触良好.配置整齐美观,接触面在用0.05×10 mm塞尺检查符合以下要求:母线宽度在80mm以上,不得塞入6mm;宽度在50mm及以下,不得塞入4mm。
8.6 涂漆:(本公司不采用)
8.6.1 母排表面应涂漆,油漆应均匀.粘合牢固,不应有起层、皱皮、流挂等现象,低压柜.箱中,对于连接孔较多的母排,涂漆不美观且很难操作的可以整体镀锡。
8.6.2 连接处二侧相距10mm不涂漆,三相母排的涂漆起点和终点应保持整齐,三相之间允许误差
2.5mm。
8.7 固定
8.7.1 水平排与垂直排两个固定点的距离小于等于1m,超过1m必须加固定点.
8.7.2对水平排与垂直排固定至少需两个固定点,严禁用壹个固定点固定.
8.7.3铜排的固定采用绝缘子,环氧板等绝缘材料固定.
9、注意事项:
9.1 切割母排应用机械方法,禁止使用气焊.
9.2 母排在校正.校平时,不得用铁锤直接敲打.
9.3 母排加工过程中,使用生产设备应按设备操作规程使用,保证人身
和设备安全.
9.4 镀锡过程中,注意安全使用酸碱.
9.5 母排支持夹板与支持绝缘子间的固定应平整牢固,不应使所支持的
母排受到机械应力.
9.6 母排固定装置应无显著的棱角,以防尖端放电.
9.7 禁止在自动开关飞弧区内走排.
10、检验规程
10.1 根据配电系统图和制造规范,检查主电路方案.柜间联络.进出线情况应符合要求.
10.2 弯曲处不准出现裂纹,侧弯处皱纹高度不能超过1mm,母线表面不应有显著的锤痕、凹坑等缺陷。
10.3 母线搭接面应平整光洁,自然吻合.
10.4 母线连接紧密可靠,有防松措施,母线安装排列应层次分明.整齐美观.
10.5 母线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保持其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
10.6 功能单元处于分离位置时,它的主电路接插件裸露带电部分与垂直母线或静触头的间隙距离不小于25mm 。
10.7母线加工安装符合工艺守则的规定。
无功功率是如何产生的
第http:///
一、什么叫有功功率。从纯理论上说,就是在交流电路中,电源在一个周期内发出瞬时功率的平均值(或负载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以我们最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有功功率就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
第二、什么叫无功功率。从理论上讲,就是在具有电感或电容的电路中,在前半个周期内,把电源能量变成磁场(或电场)能量贮存起来,然后,在另半个周期释放,又把贮存的磁场(或电场)能量再返回给电源,只是进行这种能量的交换,并没有真正消耗能量,我们把这个交换过程中瞬时功率的最大值称为无功功率。由于现在电网中的负荷绝大数都是感性负荷,因此也有将无功功率定义为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交变磁场及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这个定义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电动机需要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使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机械运动;变压器也同样需要一次线圈产生磁场,才能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这样理解后,大家就知道无功功率是不可缺少的了。比如建房子,我们要用竹筐挑砖,房屋是用砖建成的,挑砖所用的力就是有功,而挑着空竹筐往返用的力就是无功,挑空竹筐并不是没用,没有竹筐,砖怎么运走呢?不知道这个比喻是否恰当,大家发表一下意见哈。 第三、不同性质负载电流电压关系
1、纯电阻电路:电流和电压同相;
2、纯电感电路:电流滞后电压90°角;
3、纯电容电路:电流超前电压90°角。接着,来回答一下无功功率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理解起来就比较复杂一点了,需要有一定的电磁基础。其实,在《电机学》中已经讲解得比较清楚了,在这里,我尽量总结至浅显易懂,如果大家在阅读中还有什么概念上的东西不明白就请查阅《电机学》相关定义。 发电机转子由原动机拖动旋转,在转子线圈中通入电流,也就是我们说的励磁电流if,励磁电流将在转子上产生励磁磁势F,励磁磁势又将在转子与定子间的气隙中产生磁密B,气隙磁密将随转子一起转动,切割定子绕组,就在定子绕组中产生了感应电势E。注意,到目前为止,我们都还是在空载的情况下讨论的。上面的应该都好理解,接着说说以上几个量的时间空间位置,这个可能就稍微复杂一点了。磁势的空间向量 (为了便于理解,我就不再细化到什么基波磁势上了)和气隙磁密空间向量的相位是一致的,定子绕组感应电势的时间向量要比磁势的空间向量(或气隙磁密空间向量 )的相位滞后90°。其实在这里,不必纠缠于什么时间向量与空间向量,只要记住的相位比 (或 )的相位滞后90°就行了。还要了解一点就是,励磁电流增大,定子的感应电势也增大,但不是成线性关系的。 好了,结合平时发电机并网的实际操作,现在发电机的状态就应该是并网前的状态了,我们通过调节汽门使转速(即频率)达到并网要求;通过调节励磁电流,使定子绕组的感应电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电机端电压)达到并网要求。 然后,我们并网了!
在继续讲解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发电机的并网条件:
1、频率相等;
2、电压的幅值相等;
3、电压的相序相等;
4、相角一样。 并网后,由于发电机端电压 与电网电压是相等的,所以电枢电流为0。那我们就先来说说电枢电流吧。 就同步发电机而言,电枢绕组就是指发电机的定子绕组,一旦带上负荷,定子线圈中就有了负载电流 ,这个负载电流 我们就称为电枢电流。 这个电流将在定子(电枢)绕组中产生电枢反应磁势 ,这个电枢反应磁势 将与励磁磁势 合成为合成磁势 ,由合成磁势产生的气隙磁密 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势 。由于电流 流过定子绕组时,还要在绕组中产生电阻压降和漏电抗压降。于是,我们就可以得到下面的公式: 忽略电阻压降,则 好,我们在回头来看“并网后,由于发电机端电压 与电网电压 是相等的,所以电枢电流 为0。”一般我们并网后,都是先加点无功。那么怎么加无功呢,我们的操作就是增加励磁电流,那为什么增加励磁电流就会增加无功功率呢? 结合我们前面讲的,励磁电流增加,励磁磁势增加,则合成磁势增加,定子感应电势增加,这样,由于
电网电压是不会改变的,由上面的公式就知道,这时必定产生一个滞后于电网电压 90°的电流,这个电流就是无功电流,发电机就对电网输出无功功率了。当然,如果减少励磁电流,也会产生一个超前于电网电压 90°的电流,这个电流也是无功电流,但此时发电机就是吸收电网输出的无功功率了。 可以这样说吧,只要发电机带上负荷,自然就有无功功率产生了,通过励磁电流的调节来使无功增加或减少。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 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等,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基本要求:
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 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如下图
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 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 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 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 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 不小于2.5mm2
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7、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 根线。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8、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
9、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