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_以阳朔历村为例_保继刚
第34卷第8期
2015年8月地理研究GEOGRAPHICALRESEARCHVol.34,No.8August,2015
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
——以阳朔历村为例
孟凯1,2,章倩滢2保继刚1,2,
(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2.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广州510275)
摘要:以传统工业发展引导的乡村城市化带来了耕地减少、环境污染、乡村空心化等问题,旅游能避免以往城市化过程中的弊端,成为引导新型城市化的一条道路吗?以阳朔历村为例,分阶段梳理了旅游发展过程,指出了阳朔历村通过旅游发展实现了职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转变。通过理论解释,证明了在资源禀赋和休闲需求的驱动下,旅游发展通过主客交往、供需关系和示范效应的作用机制,可以有效引导乡村城市化的实现,并且是一条较为“绿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同时总结了历村现阶段出现的公共设施缺乏、建设混乱、景观不协调等问题,指出虽然政府在先前较为“宽容”的政策下对乡村城市化的实现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但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城市化模式如果没有政府层面的有力介入和有效管理,“公地悲剧”很难避免。
关键词:旅游;乡村城市化;阳朔;历村
DOI:10.11821/dlyj201508002
1问题的提出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和人们休闲动机的增强,在中国一些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乡村地域,如江西婺源、安徽西递、广西阳朔等,近年来备受游客青睐。村民在游客到来后,逐渐参与到旅游相关的经营活动中,职业结构渐渐向非农化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越来越趋同于城市、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那么,这些现象能不能说明乡村地域的城市化已经发生了呢?旅游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作用?如果旅游可以引导乡村地域城市化的实现,和一般类型的城市化现象又有哪些不同呢?
李克强总理于2013年提出了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战略,强调城市化要以人为核心,新型城市化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以保护农民利益。因此,旅游发展和乡村城市化的研究是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一个重要方向,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所以,本文主要讨论旅游引导乡村城市化的实现过程和动力机制等问题。
2相关研究进展
2.1乡村城市化
国外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乡村城市化的研究,并很快关注欠发达国家和地收稿日期:2015-01-08;修订日期:2015-05-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11)
作者简介:保继刚(1964-),男,云南个旧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
E-mail:eesbjg@mail.sysu.edu.cn
通讯作者:孟凯(1986-),男,河南开封人,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和城市旅游。
E-mail:mengkai0123@gmail.com
1422-1434页
8期保继刚等: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1423区的相关问题。麦基(McGee)在东南亚地区发现了乡村城市化的现象,并首次提出了“Desakota”的概念,Mohammad也在第三世界国家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了此地区的乡村地域存在一种内向爆炸式的城市化,并把此类区域称为“ruralopolises”[1,2]。此后的研究多认为乡村城市化是一种内向型的发展类型,有自发性和就地性,并没有一般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资本从乡村向城镇迁移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中国迎来了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其特殊的发展模式和特有的城市化进程引起了全球各界学者的关注,研究领域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3]。对于中国乡村城市化的探讨,研究问题多集中在农村工业化、农村社区发展、村民就业方式、政府监管、劳动力迁移、乡村转型等[4-6]。
乡村城市化具有异于一般城市化的特点,在拥有广大乡村地域的中国自然更受关注。随着工业化在乡村的发展和扩散,中国乡村城市化现象初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80年代日趋明显[7]。国内学者们主要围绕乡村城市化的进程模式、动力机制、现存问题等等进行探讨,从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出发,总结出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东莞模式”、“中山模式”等乡村城市化发展的不同模式[8-12],并从动力主体角度将乡村城市化大致划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类型[13,14]。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乡村城市化的实现多以政策扶持、乡镇企业、个体作坊为基础,学术研究也多围绕工业引导的乡村城市化而展开。工业引导的乡村城市化虽然快速带动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如生态环境破坏、土地资源浪费、“空心化”[15,16]等问题,被广大学者认为是不具备全国适用性的城市化类型[17-19]。在新时期,城市化的动力朝着更多元的趋势发展,将代替传统的一元或二元城市化动力[20],因此乡村城市化的新型动力也应得到广泛关注。
2.2旅游城市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活动,旅游业也在城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旅游已被证实成为驱动城市化的一种重要手段[21-24],旅游城市化的研究也渐渐引起了旅游学者的广泛关注。Mullins是最早提出旅游城市化的学者,通过对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的研究,把旅游城市化定义为建立在享乐消费基础上的城市化模式,其在城市空间、城市设计、社会结构、消费模式、政策调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22],不同于以往以工业引导为主的城市化。随后,Gladstone引入了“区位商”概念,将美国的旅游城市化分为海滨度假型和资金密集型两种类型,分别代表以自然资源为吸引物的休闲度假城市和以人工娱乐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大都市[23]。这两篇关于旅游城市化的的代表性研究,均证明了因为城市叠加了旅游这一功能,不再仅仅是生产的空间,还成为了消费的空间,继而影响了城市化指标的一些变化,所以旅游可以引导一种新型模式的城市化。
国外对于旅游城市化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黄震方等认为旅游城市化是旅游区非城市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旅游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在人们的旅游活动中作用逐渐增大的现象[25,26]。李鹏指出旅游城市化还包括旅游景区景点的人工化、城镇化倾向[27]。陆林等认为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满足人们由传统的日用型消费向现代享乐型消费转移,旅游作为现代享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的城市化过程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28,29]。朱竑等认为旅游城市化不仅仅是旅游业促进城市发展的一种结果,更主要是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和演变过程,是一个旅游向城市集中、城市的旅游功能日益增强的过程,是城市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的综合体转化的过程,并辨析了“旅游城市
1424地理研究34卷化”和城市“旅游化”的异同[30]。
国内学者多以城市为对象研究旅游城市化,概念并无统一的界定,多数观点与国外研究一致,认为正是因为城市叠加了旅游这一功能,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围绕旅游这一功能向城市集聚,城市化现象得以发生。结合中国城市发展特色,国内学者们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城市在城市规模、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形象塑造、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的不同特点,继而把旅游城市化分为资源驱动型、经济驱动型、综合驱动型等不同类型[31],并且探讨了旅游城市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政府推动、居民参与、文化异质及旅游消费刺激[32,33]等方面。
2.3文献述评和研究意义
在乡村城市化的已有研究中,多从工业引导的城市化类型展开,对发展模式和动力机制进行探讨。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旅游作为一种独立的市场力量,对乡村城市化的引导过程和动力机制至今还没有较为清晰的解释,所以本文试图厘清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和其他类型的不同,解释其特有的动力和影响机制。
关于旅游城市化的研究,虽然从概念界定、类型区分、动力机制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成果,但研究对象聚焦于城市,研究背景多是城市为了迎合旅游业发展,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向旅游发展的方向倾斜、充分发挥城市在整个旅游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更倾向于朱竑等提出的“城市旅游化”现象[30],体现了城市发展旅游的一种目标和愿景。然而,旅游城市化更应关注过程的研究,分析旅游对城市化各个指标的作用机理和变化过程。此外,已有研究多认为正是由于某些城市叠加了旅游这一功能而产生的人力、资本、设施的集聚,而产生了城市化现象,但是,如果把研究对象聚焦到乡村,由于区域尺度上的差异,城市化的发生机理会有差异,前人的研究成果并不能给出有力的解释。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旨在把旅游的市场力量放在乡村这一特殊地域中去分析,探索乡村城市化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以期为新型城市化的探索提供参考。3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3.1研究区概况
广西省阳朔县是全国知名旅游地之一,稀缺的山水资源使得阳朔的游客量连年增长,2013全年旅游人数已超过1000万。历村位于阳朔县高田镇,距县城7km,地处阳朔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区域,紧依“十里画廊”和遇龙河两条黄金游览轴线,月亮山、大榕树、聚龙潭、鉴山寺等景点排布左右,是游客最集中的游览和驻足区域之一。历村占地10.2hm2,截至2013年末,历村共有147户人家,共620人,近年来村民纷纷参与到旅游经营活动中去,呈现出“全民旅游”的景象,城市化进程明显,因此选择历村为研究区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研究方法
第一次调查从2010年1月12日-2月3日,第二次调查从2014年2月8日-17日,第三次调查从2014年6月19日-26日,共计40天。研究方法主要是访谈、观察和二手资料的收集。其中访谈对象有村民(A)、村委干部(B)、政府行政人员(C)、游客(D),如表1所示。因为村民是本文研究对象的主体,最能从访谈内容中获取有效信息,故主要对历村村民、村干部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通过滚雪球的方式,直至信息饱和,然后通过不同受访对象(包括政府行政人员和游客)观点的相互印证,获取真实信息。二手资料的收集主要包括统计年报、档案记录及政府工作报告等。
8期保继刚等:旅游引导的乡村城市化14254结果分析
4.1历村的旅游发展过程
根据调研和走访的结果,历村从旅游发展之初至今,村民逐渐参与到旅游经营的活动中去,经历了先驱探索到全民参与的阶段(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