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南山寮与关东馆,红色的外墙砖早被时光磨砺得晦暗无光。楼顶铁制防雨檐也已锈迹斑斑。楼前两侧的大理石台阶多有残破。用各种材质更换的窗户显得杂乱无章。追溯到“文革”前,南山寮在大连市可是数一数二的“高档住宅”。它那富有日本传统造型的外貌,还有完备的内部设施让人称羡。
楼高原本有4层,“文革”中又加盖一层,变为5层。房间的举架高,地基的深度和外墙的厚度是现在普通楼房的两倍。楼内设有煤气、暖气,其管线全部隐蔽在墙内。进出两道大门,大礼堂宽敞明亮,双层木质结构的窗户,房间屋顶全部采用木条吊棚。北楼还铺着木质地板,住户的大门是铁制的。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因城市建设需要和逐步改善市民居住条件相继将南山寮周边的老式住宅拆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新的住宅楼。南山寮,现在很孤寂,很落寞。公共厕所、公共水房及厨房都给住户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还有昏暗的走廊和极差的卫生也为住户们带来诸多烦恼。
南山寮的存在,反衬出我市城建和居民住宅发生了天翻地覆、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观。南山寮,倒也成为城市变化的“参照物”了。
网友建议
南山寮如保留,相应的维护及保养应该跟上去,有关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连老建筑之一,不能像现在这样剥落陈旧、久经沧桑,与周边的建筑、环境格格不入。
南山寮如拆迁,将改善327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应尽快通知住户拆迁的日期,使得他们心里有所祈盼,有所准备。民生工程乃第一大工程,头等重要。
记者探访老建筑3:楼房都盖到了南山大庙楼檐下
文/周作于升图/一帆
坐落在中山区麒麟西巷1号的东本愿寺,建于1916年,建筑面积1282平方米。虽由日本人设计,却是仿中国明式寺庙风格。
在大连市内,东本愿寺是最大的一座佛寺。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檐部设计斗拱,出檐深远,直至殿顶;内部结构高大,上层佛堂内有藻井,横栏上雕有飞天、孔雀、牡丹、宝相花等图案。佛堂内悬挂着章太炎所书匾额。寺内一些重要构件表面均以镀金处理,金碧辉煌。1945年后曾经是大连市图书馆书库。1990年大连京剧团迁到这里,其中麒麟舞台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历史。2000年,该建筑曾被大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一次进行了翻修。
东本愿寺不仅体现了上世纪初日本佛教在大连的存在,也从宗教层面体现了日本侵占大连的深重程度。东本愿寺是一个见证,是一段历史,是陪着大连几代人走过来的百年记忆,是一座大连少有的极具历史、政治、文化、宗教、建筑特色及富含市民情感的值得好好保护的重点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