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迪华认为,人们更多的应该关注开发商提供的建筑是否改善了城市生活质量,包括建筑本身和建筑环境或者城市环境。“过分关注建筑与城市风貌这样的外在问题,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城市的结果。”
李红玉也提出,民众更多是从宜居性和舒适性等方面考虑,因此在制定城市战略发展规划时,应该充分考虑城市居民的习惯和感受,以及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部分民众对北京一些建筑有抵触情绪,并不一定就是反文化的,更可能是一种压抑感和对高密度、高层建筑的陌生感等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可能对宜居是不利的。”
李 迪 华 还 认 为 , 关 于 建 外SO H O对城市风貌的影响的讨论提出了中国建筑与城市风貌的机会与挑战,即中国城市发展并不像西方是一个长久的、缓慢的、持续的积累过程,西方不少城市还已经经历了数次城市更新。中国城市可以说是在一张白纸上快速发展起来的,绝大多数建设都是没有充足时间讨论和思考的,因此很容易出现简单模仿、简单决策导致的建筑与城市风貌失控。今天中国的城市有最好的塑造建筑风貌的机会,“不过这个机会很难把握,而且稍纵即逝。”
观点
“文化地产”缔造“和谐人居”
□陈柳钦
当人们对居住生活的要求上升到一定阶段时,文化地产作为房地产充分市场化竞争的产物,就开启了一个时代。文化地产是一种新兴的地产形态。目前,房地产开发商竞相角逐,犹如一场乒乓球赛打到了10:10平。接下来房地产市场将要迎来的就是类似乒乓球赛中的这个赛点,谁抓住了这个机会,这个选手便会成为冠军,没有抓住机会的那些将会永远沉默在历史尘烟之下。而这个赛点,即是从产品到文化的兼容和跨越,是否向房地产注入了“文化地产”的灵魂。
“文化地产”一词是随着文化产业发展跃出的一个新名词。何谓文化地产,也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拆开来,这两者都是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宠儿。一个是软实力的核心,另一个是硬实力的表现。文化地产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有明显的文化表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地产形式。文化地产,不仅仅只是建筑上的文化性,而是一个真正灵动的、充满文化氛围、能满足和提升人们文化诉求、修养的文化行为。美国著名建筑学家尼古拉斯·佩夫斯纳曾经说过,房地产并不是土地、材料和功能的市场,而是时代、文化和精神变革的产物,楼盘并不是钢筋加水泥,它产生于它所要求的文化和精神,一个楼盘只有注入了文化内涵,才能增加它的价值,产品本身就像是流行歌曲,很容易过时,只有附加在楼盘上面的文化,才能持之以恒。建筑本身没有多大差别,因为其文化和品位不同才使建筑有了高下之分,因为有了文化因素才使建筑更加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