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5.2.4
是
统一标准结果
而且震害
地震作用在结构设计中基本不起控制作用
故可不做截面的抗震验算
但应满足有关的抗震构造措施规定
按
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第4.1.3
条的引用
(GBJ 68)
的原则规定将地震发生时恒荷载与其他重力荷载可能的遇合
相当于恒荷载标准值和其他活
使之基本同规范的组
规定按等效楼面均布
总称为
计算地震作用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
荷载准永久值的组合
合值一致
但考虑地震作用的特点做了局部调整
考虑到藏书库等活荷载在地震时遇合的概率较大
其组合值系数为
0.8
荷载计算活荷载时
5.2.5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震作用(标准值
)
是水平地震动作用下按结构弹性分析得到的总水平地
其质量和
其数值相当于作用于结构底部的总水平剪力
高度不超过
40m
多孔砖房屋和实心砖房屋一样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以剪切变形为主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其地震作用沿高度的分布可按第一振型的倒三角形分布
关于地震影响系数
取地震影响系数
(
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
多层砖房的地震影响系数
-T)曲线的最大值这是因对不同层数的各种多层砖房曾进行过动
力特性的实测结果发现其自振周期一般均小于0.3s故在采用反应谱理论计算其
地震作用时
表明
均取谱曲线的平台值
即最大值
视结构为等效单质点系
存在一
实测P型多孔砖房屋的振型曲线也
这类房屋的振型基本上是剪切型
多质点体系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简化分析时
个等效质量问题
为简化计
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85%
5.2.6
本条直接引用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条文震力的放大问题
震害经验表明
主要是考虑突出屋面部分所受地
女儿墙
突出屋顶面的附属小构筑物(
如屋顶间
烟囱等)
都遭到严重破坏
而且它们的破坏往往带来次生灾害
即有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
理论分析也证明在这
故本条规定
这类
类小构筑物的根部高振型影响很大
第 12 页 共 12页
小构筑物的水平地震作用为第5.2.5条规定计算结果的3
倍
按变形
5.2.7
结构楼层水平地震在剪力抗侧力构件之间的分配是由楼盖刚度决定的
1
现浇和装配整体钢筋混凝土楼屋盖的房屋
协调条件
地震力按抗侧力构件的刚度分配
可视为不变形的刚性体
2
对于木楼盖等柔性楼盖
的地震力配
视作简支于每道横墙上的板分配给各抗侧力构件
按抗侧力构件两边相邻的抗侧力构件之间一半面积重力代表值的比例分
3
普通预制板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于每道横墙上的柔性木楼板
既不是不变形的刚体又不是简支
可视作介于二者之间
取上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多孔砖建筑的横向和纵向地震剪力
5.2.8
在对纵
分别由横墙和纵墙各自承担根据一般的经验
横墙截面进行抗震验算时
不利墙段为:
1
承担地震作用较大的墙段2
竖向压应力较小的墙段3
局部截面较小的墙垛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原则和宏观震害经验的整体弯曲验算
多层砌体房屋一般不须作墙体
5.2.9
本条直接引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条文内容配和截面验算时虑
根据房间墙段的不同高宽比
(h/b)
在墙段间进行地震剪力的分
分别按剪切或弯剪变形同时考
5.2.10 地震作用下砌体材料的强度指标因不同于静力宜单独给出其中砖砌体
强度是按震害综合反算并参照部分试验给出的
指标
但是
为了方便
当前仍继续沿用静力的
按
建筑结构
强度设计值和标准值的关系则是针对抗震设计的特点
设计统一标准(GBJ 68)
可靠度分析得到的
并采用调整静力设计强度的形式
当前
砌体结构抗剪强度的计算有两种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
主拉和剪摩在砂浆强度等级M>2.5MPa且在1<
ο0
fV
4
时
两种方法结果相似
P型砖曾做过150多个试件试验其抗剪强度指标与普通砖相当或略高M型砖做过300
多个试件试验
由于砌筑砂浆进入砖的孔洞内
M
型砖
进行了46片墙体抗震抗
其砌体通缝抗剪强度比按
砌体规定计算值平均高出
14%
P
型砖
一共收集136
片墙体抗震试验资料
剪承载力试验
试验表明与普通砖墙体具有相同的破坏机制和相近的承载能力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采用正应力影响系数表达式所以本规范也采用了同样
第 13 页 共 13页
形式其正应力影响系数可表达为下式
:
N=1
ο+0.451.2fV并根据不同的ο0列入本规范表5.2.10
中fV表中数据与建
筑抗震规范中实心砖数据是一致的
墙体进行过验证适用
5.2.11
墙体截面抗震承载力验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达式
S
R/
RE必须说明是按照
表中数据对孔洞率为25%的多孔砖
(GBJ 68)
和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 50011)的要求采用基于概率可靠度的极限状态设计表
即为验算墙体的抗剪强度是否大于设计地震作用下墙体遭
其作对于多孔砖建筑
受的地震剪力
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墙体剪力设计值
V
用效应表达式为:
V=EhGEhF
Ek
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5.2.11-2)
式
墙体抗震抗剪强度表达式为
f
VEA
γREk
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的(52.11-1)
式右项
以上二式的符号
在本规范中都有说明这里仅就地震作用效应系数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作一些补充说明:
地震作用效应系数:
根据抗震规范的要求
平地震作用效应
震作用值的比值
作用效应组合是建立在弹性分析迭加原理基础上的水
是墙体的水平地震作用下所受到的剪力由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确定与产生该剪力的水平地
考虑到抗震计算模型的简化和塑性内
地震作用效应还应乘以
力分布与弹性内力分布的差异等因素
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对于突出屋面建筑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力极限状态的可靠指标
反映了多孔砖墙体在众值烈度地震作用
不坏的承载
素墙和带构造柱墙的试验结果
较好地反映了这一情况
自承重墙体(如横墙承重方案中的纵墙等)如按常规抗侧力验算往往比承重墙
还要厚
但抗震安全性要求可以考虑降低
为此
利用RE
作适当调整
多孔砖砌体孔洞效应折减系数:
当多孔砖孔洞率在20%
减系数 30%之间时考虑到其抗压抗剪强度下降应乘以折
5.3 抗震构造措施
第 14 页 共 14页
5.3.15.3.2 抗震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抗震构造措施通过构造措施改善多孔
砖房屋墙体的变形能力和加强连接是提高房屋大震下抗倒塌能力的重要步骤
根据唐山地震时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经验总结
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做法
对砌体结构
采用在墙体中设
试验研究也表明
与每层的抗震圈梁
可以防止房屋在大地震下突然倒塌
增加延性
在多孔砖墙体中设置构造柱能增强墙体的变形能力
结合
可以约束开裂破坏后的墙体
本条所列对于不同烈度
而免于丧失竖向承载能力
不同层数时设置构造柱要求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考虑到墙厚190mm
的墙体
承受的竖向荷载与水
中多层砌体房屋相应规定制订的平地震力较大
应适当提高其设置要求
对设置部位依然遵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
但在较低的层数上采取相应的设置
5.3.2
条文中的
5.1.4
条说明相同
教学楼
医院等横墙较少的房屋其定义与本规范条文说明的
5.3.3
构造柱主要是对墙体起约束作用
的连接
基础
构造柱不需按受力构件计算
其断面不必很大但要保证构造柱与墙体
也无需单独设置
以延
其配筋满足本条规定即可
为了提高构造柱与圈梁相交节点附近的抗剪能力
对柱内箍筋应加密
缓墙体裂缝发展到柱内
5.3.4
加强后砌的非承重砌体隔墙与承重墙或柱的拉接
5.3.55.3.6 圈梁能增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是抗震的有效措施
给出了具体设置圈梁的部位
代圈梁5.3.7拉接等
5.3.8 楼板搁置长度沿用了
楼板与圈梁
墙体的拉接
屋架(梁)与墙
应采用硬架支模做
柱的锚固
以及对圈梁要求闭合
无横墙处用板缝中现浇板带替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相应规定
当采用190mm
厚墙体时
法
加强楼板拉接
楼板搁置长度
不能满足要求时
5.3.10 楼梯间由于比较空旷常常破坏严重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在墙
体内配置水平筋
电梯间构造柱
设置钢筋混凝土水平带
圈梁设置等措施
不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
突出屋顶的楼
都是根据大量震害经验作出的
第 15 页 共 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