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之一华中工学院50年代初建校时重要专业之一,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为学科背景的宽口径大专业,包括有热能工程(发电、热能利用、大气污染控制、生物质能、太阳能)、动力机械工程(车辆与舰船往复式内燃机、燃气轮机)、流体机械工程(水轮机、压缩机、泵与风机、风力机)、制冷与低温工程等四个专业方向。它以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为学科背景、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流体与热科学为专业基础,注重学科交叉,已形成了夯实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专业技能,树立竞争与创新意志为宗旨的能担当大任的专业科技人才教育体系,培养集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能源动力工程知识、机电工程知识与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为一体的高级复合型的科技人才。毕业后具有很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因此社会工业界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一直十分火爆,供不应求,连续多年就业率达100%。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导师22人,教授36人,副教授41人,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超过70%。近年来,聘有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各一名。有14人分别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和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人受聘为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国家“863计划”能源领域专家;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3人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获得“高校青年教师奖”;7人被评为教育部“新(跨)世纪人才”;3人入选教育部骨干教师,1人获得“霍英东基金”。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985”工程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部分教师还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奖励专业评审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专家、教育部煤燃烧科学与技术网上合作研究中心牵头科学家等。
本专业具有优良的严谨的学风和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睿意进取的团队精神,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建立了适应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教材体系,其中《工程传热学》、《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内燃机原理》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课程入选湖北省精品课程,有14本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在学校的积极支持下,建立了“能源与动力工程校内实习基地”。几年来,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良好。因此,2007年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被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计划。
本专业还有强大的科研基地:国家煤燃烧重点实验室,煤燃烧教育部网上合作研究中心,流体及热科学研究实验中心,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有力支撑,以及专业教师完成的先进丰硕的科研成果的支撑。我们专业教师在国家“十五”计划以来,共完成国家、地方和企业委托的科研课题300多项。其中,牵头和参加37项“973”项目,获“863”项目9项,获国家自然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项,面上的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53项,国防预研类项目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2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各一项,省部级科技一等4项,二等奖9项,国家授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50项;出版专著、译著和教材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被国际三大索引收录的论文600余篇,形成了以前沿科学基础研究为龙头,以能源动力与环境先进技术研发为枝干的完整的科研体系与成果对本专业的支撑链,使得无论是本科、硕士及至博士的教学内容始终能立于科技前沿。
与本专业长期合作培养人才的国内一流前列能源动力企业有: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上海电站辅机厂有限公司、广东省粤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珠海电厂、广东红海湾发电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有限
责任公司、杭州制氧透平集团、科龙海信空调、广东美的空调、开封空分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东方泵业有限公司、无锡压缩机、陕鼓动力集团、武汉、上海等鼓风机及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四川空分设备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杭氧集团公司、广东格力空调、科龙海信空调、广东美的空调、武汉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发动机厂、一汽无锡柴油机厂等。
为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取长补短,我们专业已与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葡萄牙等20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鼓励我们教师走出国门,进修考察、讲学、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会议。目前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正在进合作研究的项目有6项,以此来提高我们的教师的国际视野,交流合作与竞争的能力,促进我们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当前世界能源与人类生存环境危急情况下,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低碳排放是重中之重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培养能源动力工程环境保护方面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拔尖人才。这也正是我们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责无旁贷的重大任务。我们专业将认真总结以前人才培养的经验,坚持“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的优良校风、“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论,根据本专业的特色,以创新之根在于实践的思想为指针建立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夯实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专业理论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熟练掌握实践技能,加强培养勇于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善于竞争与合作的精神为导向,以教师认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为教学方式来全力培育未来的卓越工程师。
http:///
一、培养目标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工程师是复合型高素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雄厚,设计一流,实践操作强手,富于创新,擅长管理,抱负远大,学风严谨,道德品质高尚,法纪严明,行业政策、技术标准熟悉,睿智进取,具有国际视野,科学发展战略思维及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在重大科技领域和大型工程项目中能发挥领军作用的拔尖的科技人才。
二、培养标准
应具有下列五大知识、八大思想品德、十大能力。
1、具有人文、科技的丰富知识(五大知识)
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1)中国语言文学
(2)科学发展史
(3)政治经济学
(4)哲学
(5)法律学
(6)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8)中国近代史
(9)工程经济学
(10)工程管理学
(11)军事理论
(12)音乐艺术
2)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1)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数学
(2)计算机理论及应用
(3)经典物理、现代物理
(4)工程化学、材料学
(5)能源与环境科学
3)工程理论技术知识
(1)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与塑性力学
(2)流体力学与气体动力学、计算流体力学
(3)工程热力学、传热学
(4)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制图和CAD技术、机械制造技术
(5)电机与电器、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
(6)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C++程序语言设计
(7)工程测试技术
(8)工程控制理论,动力工程计算机控制技术
4)专业技术知识
(1)能源与动力装置基础及学科前沿的理论和技术
(2)制冷原理与装置自动化、低温技术原理与装置、空气调节、现代制冷压缩机
(3)现代电站汽轮机、现代电站锅炉、热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大型发电机组控制
(4)流体机械原理、压缩机现代设计方法、水力机械现代设计方法、流体机械先进制造技术、现代水电站及泵站生产过程、流体机械的运行、监测与控制
(5)发动机原理、发动机现代设计、发动机先进制造技术、动力机械电子控制、燃气轮机
(6)实验、设计与实习
制冷、低温实验、设计与实习
热能动力实验、设计与实习
流体机械综合性能实验、设计与实习
发动机实验、设计与实习
5)交流表达语言文字知识
(1)中国语文
(2)英语
(3)第二外语(各自选修)
2、八大思想品德
1)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愿意献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通过对人文社会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历史和科学发展史,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中国国情,树立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积极工作,作出贡献。
2)遵守法纪、行规
通过对道德与法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领导、教师、工作人员的言教身教,以及学校人文氛围的熏陶,树立遵守国家法纪、行规、技术标准的观念,成为法纪严明的优秀人才。
3)敬业负责
通过人文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学习和业务的实践,提高思想认识养成敬业负责的思想,成为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
4)明德诚信
通过学校的人文、科学理论的学习,到工厂、企业的实践锻炼,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人际关系,养成道德高尚,诚实忠信的良好修养。
5)发展战略思维
通过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对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对人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国际视野高瞻远瞩的能力,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和处理问题,能进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百战不殆。
6)动态平衡,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通过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与科学实验,使培养出来的能源动力工程师,能真正从保护地球环境出发、从国情现实出发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能源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动态平衡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7)质量第一安全生产
通过一至两年在工厂、企业实践熟悉行业政策和技术标准,了解并认识到质量第一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树立这种强烈的观念和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