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知识点
1. 建筑是人们为满足生活,生产或其他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物质的,有组织的空间环境。
2.
3. 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既不可分割又相互制约。建筑功能通常起主导作用,满足功能要求是建筑的主要目的,建筑技术是达到建筑目的的手段,对建筑功能和建筑形象有着制约和促进作用,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与建筑艺术的综合表现,但也不完全是被动反映建筑功能和建筑技术,在同样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下,也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建筑形象。
4.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居住建筑跟公共建筑两种 按层数分类住宅建筑
底层住宅:1~3层 多层住宅:4~6层 中高层住宅:7~9层 高层住宅:大于等于10层 其他民用建筑
单层建筑:1层
多层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一般为2~6层
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4m的非单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高层建筑
建筑的分级:按设计使用年限跟耐火程度可分为不同建筑等级
5.建筑工程设计建筑工程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的图纸跟文件:设计说明书,建筑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工程概算书 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就是把设计意图和全部的设计结果通过图纸表达出来,作为施工制图的依据。
6.
7.
8.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问题的重要依据
9.10.建筑模数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基本模数的数值为100mm,其符号为M, 1M=100mm。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数,扩大模数基数应为2M,3M,6M,9M
分模数是基本模数的分数值,一般为整数分数
11.一个房间的面积一般是由家具设备占用的面积,人们使用活动所需的面积和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三部分所组成的
12.及家具设备的配置等因素有关
13.面积定额:起居室(厅)≥10㎡ 双人卧室≥ 9㎡ 单人卧室≥5㎡
14.
开间也叫面宽或面阔,是指房间在建筑外立面上所占宽度。
进深是指垂直于开间的房间深度尺寸。 开间和进深是房间两个方向的轴线间的距离
15.普通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
视角不应小于30度
16.房间的长宽比一般为为宜
17.的要求,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
16.按照防火要求,房间的面积超过个,并应该分散布置,相邻两个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7.厕所隔间的平面尺寸,采用外开门时不用小于,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400mm。单侧隔间至对面墙面或小便器的净距,内开门不小于1100mm,外开门不小于1300mm;双侧隔间之间的净距,内开门不小于1100mm,外开门不小于1500mm;
18.厨房的设计:有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一二类住宅的厨房面积不应小于4㎡,三四类住宅的厨房面积不应小于5㎡,厨房的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双排布置设备厨房其两排设备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19.在平面组合设计中,建筑物各部分之间的功能关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联系与分隔 主次关系 内外关系
22.目前民用建筑中常用的结构
23.墙承重结构
横墙承重结构对平面组合的要求:1)房间的开间、进深尽量统一,符合板和梁的经济跨度;2)承重墙布置应均匀、封闭,以保证结构体系的整体刚度。承重墙上的门窗开设应符合墙体受力要求;
3)上下层承重墙应对齐。
横墙承重:板和梁支承在横墙上,纵墙只起围护,分隔作用。这种布置方式,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好,立面开窗处理较灵活,但平面布置和房间划分的灵活性差。
纵墙承重:板和梁支承在纵墙上,横墙只起围护,分隔,拉结作用。这种布置方式,平面布置和房间划分的灵活性好,但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较差,立面开窗处理较受限。
混合承重:混合使用,两种有点都有,但施工麻烦
23. 走道式组合:房间与交通联系部分明确分开,各房间不被穿越。相对独立,同时各房间之间又可通过走道保持必要的功能联系。 适用于房间不大,同类型房间数量较多的建筑,如学校,宿舍,医院办公楼等建筑,
套间式组合:把水平交通联系部分寓于房间之内,房间之间联系紧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 适用于房间的使用顺序性和连续性较强的建筑。如展览馆、博物馆、商店、车站等。
大厅式组合:主要房间突出,主从关系分明,主要房间与辅助房间联系紧密的特点。适用于影剧院、体育馆等建筑。
单元式组合:,规模小,平面紧凑,功能分明,布局整齐外形统一,各单元之间互不干扰,且利于建筑的标准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适用于住宅建筑
混合式组合: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形式将各房间连接起来,对于一些规模较大,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如文化宫,俱乐部,旅馆等建筑。
原则:a. 功能合理紧凑b.结构经济稳固c.设备管线布置简洁集中
24.建筑物的朝向和间距:
朝向:影响因素是日照和通风
间距:相邻两幢建筑物之间外墙面相距的距离
(托幼建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少于
防火间距:建筑物之间防火疏散要求的距离。(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6m)
学校建筑,两排教室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
25.房间的剖面形状是根据: 房间的使用要求,室内的采光的通风要求,结构施工等技术经济方面的要求,室内装饰要求。
26.顶相切或超过时,与前排人的眼睛之间的垂直距离。C值与人眼睛到头顶的高度及视觉标准有关,一般为1200mm。
27.房间的净高:室内楼地面到结构下缘之间的垂直距离。
层高:该层楼地面到上层楼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住宅中起居室和卧室的净高不低于2.40m,层高不高于2.80m
窗台的高度根据房间的使用要求,人体尺度和家具设备的高度来确定
门的净高一般不宜于小于2m 设亮子2.1m 2.4m 不设亮子2.4m 2.7m
28.民用建筑,如多层或低层住宅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结构适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也适用于主要由较大空间组成的多层和低层建筑 网架、悬索、薄壳、折板等空间结构体系适用于低层大跨度建筑
29.影响建筑物层数的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 2)基地环境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3)建筑结构,材料施工等技术条件 4)建筑防火要求 5)经济条件
30.单层建筑的剖面组合:1等高组合 2不等高组合 3 夹层组合
31.利用踏步、楼梯、室外台阶来解决错层高差
32.建筑的体型和立面设计是建筑外形设计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30.31.建筑物组成 基础必须坚固、稳定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墙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防水、防火等性能。
楼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性能,对有水侵蚀的房间还应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地层应具有耐热、防潮防水、防尘和保温性能。
3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33.地基 人工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需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工后才能作为建筑地基者。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打桩法
34.地基与基础的关系: 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而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
35.基础36.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能低于500mm) 2)地下水位的影响 3)冰冻深度的影响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37.按基础所用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
刚性基础:由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称为刚性基础。一般称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为刚性材料。
刚性角:按刚性材料的受力特点,基础的挑出长度与高度应在材料允许范围内控制,这个控制范
围的夹角成为刚性角 (P103图6-6)
非刚性基础(柔性基础):是钢筋混凝土基础,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基础底部不但能承受很大的压应力,而且还能承受很大的弯矩,能抵抗弯矩变形
39.
40.地下室:属箱型基础的范围:一般由墙身、底板、顶板、门窗、楼梯等部分组成
按使用性质分为人防地下室、普通地下室
按埋入深度分为全地下室,半地下室。全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的高度超过房间净高的1/2,半地下室是指地下室地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1/3 ,但不超过1/2
41.地下室的防潮,防水
42.43.防外涂,外防内涂
根据防水材料铺贴位置不同,卷材防水分为外包防水和内包防水
外包防水:外墙抹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冷底子油一道,再粘贴卷材,再砌厚保护墙,再弄灰土或炉渣等隔水层。难修补,防水好
内包防水:将防水卷材铺贴在地下室外墙内表面(即背水面)的内防水做法,这种做法防水效果差,但施工方便,便于修补
42.墙体: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体称为橫墙,长轴方向布置的墙体称为纵墙
材料:砖墙、石墙、土墙及混凝土墙
按墙体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
按构造方式不同: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
按施工方式不同: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43.墙体设计要求: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稳定性与墙体高度,长度,厚度有关)承重墙的最小厚度为180mm,增强墙体稳定性的措施有:增加墙体厚度,提高材料强度等级,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2)满足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要求:为了防止外墙出现空气渗透,可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密实度高的墙体材料,墙体内外加抹灰层,加强构件间的密缝处理等 3)满足隔声要求:墙体主要隔离空气声。4)满足防火要求5)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6)考虑墙体的防潮防水,放射线,防腐蚀及经济等各方面要求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将我国划分为五个建筑热工区
1)严寒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冬季保温要求,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2)寒冷地区应满足冬季保温要求,部分地区兼顾夏季防热 3)夏热冬冷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适当兼顾冬季保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