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园林展尽管开始走向市场,但仍有很深的行政色彩,展园越建越大,投资越来越多。由于大多定位于长期的城市展园,建造成本较高,给参展城市带来较大负担,以企业为单位的参展商少之又少。因为大部分展园是永久性的,展会过后如何管理经营日益成为一大难题。以较成功的昆明世博会为例,因为距市区较远等原因,园区的人气不断降低,既不是当地市民休闲的首选,也难以吸引外地游客。而作为一个占地218公顷的大型“公园”,只要一开门,每天的运营成本就需20万元。久久建筑网.新闻资讯
也有人说,环境的改善至少提升了展园周边的投资竞争力,带动了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算下来还是拉动了城市GDP指数的。但长期算下来,这种几十亿、上百亿的投入,实际上只换取了短时期内的“政绩”。对于普通市民来讲,往往要面临随之而来的生活居住成本上升的压力。久久建筑网.新闻资讯
直接参与世界园艺博览会申办、举办到后期管理的当事者,云南省园艺博览局原局长、云南省园艺博览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郭方明在接受《新民晚报》采访时说,世博会这些年开始走下坡路,国外申办局面已经比较冷清。如今面对中国城市的趋之若鹜,包括园林类展会在内的很多国际展会又享受到“大牌的感觉”。作为国内主办方之一,中国花卉协会2008年发布了《申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暂行办法》,规定A1类之外的展会原则上间隔3年以上举办。协会相关负责人颇显矛盾地向记者透露到,各地的申办热情很高,协会一直在试图控制,希望频率降低。行业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才能展示出与之前不同的东西,如此一窝蜂式的举办,也许只会过犹不及。
久久建筑网.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