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梁思成率队对四川西康地区35个县的古建筑进行了野外调查,发现古建筑、摩崖、崖墓、石刻、汉阙等730多处。
林徽因则驻守在兴国庵内主持日常工作,并完成了云南大学女生宿舍“映秋院”的设计。梁思成等人回到麦地村后,林徽因又忙碌地帮助他们绘制图纸、整理文字资料。这一时期,梁思成夫妇及营造学社的研究成果,陆续发表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
梁思成与林徽因搬到麦地村兴国庵后,发现这一带自然景色旖旎优美,茂林修竹,田畴水塘,风光秀丽。由于不知道战争何时结束,归期遥遥无期,而许多老朋友都云集昆明,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聚会的场所。于是,他们决定在龙头村北侧棕皮营靠近金汁河埂的一片空地里,为自己设计并建造一所住房。这所带有当地“一颗印”民居建筑风格的土木结构的平房,自1939年年中开工,至1940年春建成,面积80平方米左右,三间住房坐西朝东,两间附属用房坐东朝西,中间隔着一条通道,自然地形成了一个小庭院。从外观看,房子的面积明显增大,窗棂也与众不同;内部装修中,最显著的是客厅内设计了壁炉,三间住房内全部铺设了木地板。对此,林徽因颇为赏识:“有些地方上也有些美观和舒适之处。我们甚至有时候还挺喜欢它呢。”她盼望有“真诚的朋友来赏识它真正的内在质量”。这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生中唯一一次为自己设计、建造住房,而这也耗尽了他们所有的积蓄并因此陷于山穷水尽的经济窘境之中,以至“不得不为争取每一块木板,每一块砖,乃至每根钉子而奋斗”,还得亲自运料,做木工和泥瓦工。恰巧美国友人费正清夫妇寄来一张为林徽因治病的支票,这才帮他们付清了因建房而欠下的债务。
这段时期,林徽因生活得很苦很累。梁思成外出调查,她自己又有病,营造学社的日常工作、照顾子女的重担,都落在她羸弱的肩上,目睹这一切的金岳霖不无惋惜地感叹说:“她仍旧很忙,只是在这种闹哄哄的日子里更忙了。实际上她真是没有什么时间可以浪费,以致她有浪费掉她生命的危险。”她忙中偷闲,或者给友人写信,或者创作诗歌,或者从田间地头的农妇村夫身旁穿过,来到烧制砖瓦盆罐的场地,观察窑工瓦匠制作陶坯,充分接近现实社会,了解感受大众生活。林徽因在昆明留下了5首诗歌,《除夕看花》抒发了她忧国忧民的情怀,《茶铺》、《小楼》反映了她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对残枝》、《对北门街园子》表达了她在病中对自然、生命的无限眷恋之情。
1940年11月,日机轰炸加剧,已经隶属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营造学社接到教育部的命令,从昆明迁往重庆西边、长江南岸[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一个远离任何机关、远离任何大城市的小镇李庄,梁思成与林徽因虽然极不情愿,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但真的到了那里,林徽因在病榻上却协助梁思成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著《中国建筑史》和英文版《图像中国建筑史》的编纂工作。梁思成深情地说:“我不能不感谢徽因,她以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来支持我。不!她并不是支持我,我认为这也是她的选择……她对祖国的爱,是怀着诗人般的浪漫主义色彩的。”(王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