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据理力争,告诉甲方,不进行勘探就匆忙上马系统,很有可能造成后期的系统运行出现问题,不仅不节能,还有可能破坏地质条件。这样的话,不如不安装地源热泵系统,而改用传统的供暖设施。
但甲方却非常坚持要安装地源热泵系统。我们设计院的总工程师则告诉我,只要根据甲方的要求,按照标准来做,看看要挖几口井,系统如何设计即可,没有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与甲方发生争执,“因为这是甲方坚持的,我们对此不负责任”。
我只好妥协。结果是,我向甲方建议的采购某个品牌的设备也被否决,最后中标的是一家不知名的公司。而直到那时候我才知道,甲方之所以要上马地源热泵系统,为的是参评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并拿到相应的补贴。至于运行的效果如何,在他把所有房子销售出去以后,这根本不是他考虑的事情。
做完这个项目后,我们的总工程师还特意找我谈话,说现在项目很多,重要的是效率,只要按规范和标准去设计,不犯错就行,至于后期的运营效果,并不由我们负责。
一位比我早进入这家建筑设计院的师兄则告诉我,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理念固然美好,却与现实不符。与做合理的系统相比,满足甲方的要求及不犯错更重要。
对于他们的说法,我一直持保留意见。我认为,很多房地产开发商的观念太过于落后和保守,并且急功近利,但大型的公建项目和商业项目将有更大的节能空间。
但随后我参与的一个商业项目彻底摧毁了我的信念。这个项目是我们与美国一家著名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美方设计师提出采用双层皮幕墙、光伏光热技术、新风系统等在美国使用较为普遍的技术,并且用他们的模拟系统计算,得出一个很高的节能率。但我对此表示了质疑,并且请母校的教授对此重新进行计算,得出的结论是,根据中国人的使用习惯,这套系统非但不节能,相反能耗很高,而且设备投入非常巨大。
但我的质疑并未被采纳,甲方给出的理由是:“美方所设计的系统符合国际的潮流,能彰显项目的价值。”这个理由让我感觉可笑,却无奈。
随着我从业年份的增长,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多,也逐渐消磨了我当初的锐志。现在的我,眼里只有甲方的需求,只有规范和标准,只有时间和效率,而合理、优化、实事求是的字眼正在从我的字典里消失。
我们设计院的领导称赞我成熟了,进步了,可是,我真的不知道,这真的是蜕变吗?抑或是堕落?![设计师的“被动”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