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景观地域性回归与重构设计

 

论城市景观地域性回归与重构设计

【摘 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特色匮乏是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凸显的主要危机。首先,城市景观风貌无法让公众取得文化归属感;其次,城市景观建设出现资源浪费情况。出现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于对景观“地域性”的忽略。由模仿建立起来的城市景观只会丧失个性,设计应该以地域性为起点,而不能首先考虑形式、风格。

【关键词】城市景观;地域性;回归与重构;设计

“城市就像海绵,它会吸收成长的记忆,然而它却不会泄露。在所有关于城市的一切中,如楼梯的扶手、街巷的角落、旗杆等,都应该印下城市的历史。”我国城市化建设已经迈进了“加速阶段”,怎样建设出高质量、高品位的城市环境,让人民生活更美好,是城市规划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城市传统景观地域性的回归以及自然生态轴心、人文轴心的地域性设计分析了在日益雷同的城市建设中,怎样走自己的路子,建设出特色的城市。

1 城市传统景观地域性特质回归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其悠久的历史沉淀。城市景观建设中,力求回归地域性特质,并不要求物质形态的单一继承,更应在生活环境、形态与内涵上做到由表及里的回归。

1.1 城市空间回归

特色鲜明的城市空间拥有十分清晰、完整有序的空间布局,历史文化特征十分明显。比如,苏州就保留了棋盘式空间布局,而罗马延续了自由式、辐射式的中世纪布局系统,地方特征鲜明。所以,在改造城市空间时,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改造城市传统肌理。

1.2 城市景观地标回归

在城市改造中,要着重注意城市各历史时期建成的老街区、建筑物等,这些传统的建筑样式,不仅以“视觉锚固点”的方式存续,同时也是城市文化、历史背景的延续。另外,城市还要具备可识别的地标,要当做母体保护。比如,上海石库门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城市母体的生命力依然非常旺盛。

针对某些消失的历史街区,应该进行再现,以此激活地方传统形象,勾起市民的回忆。凯文·林奇认为,传统城市的更新建设抛弃了传统的地标。所以,为拉近人们与传统城市的距离,有必要重点保护。比如,杭州河坊街,以局部点缀、置换功能、恢复原貌、整体梳理的方式,建成了历史感浓厚的民俗商业步行街。

2 城市景观的自然生态轴心地域性设计

论城市景观地域性回归与重构设计.doc下载

久久建筑网m.kkreddy.com提供大量:建筑图纸、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