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 带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以下简称构造柱)墙的允许高厚比[ 2 括号内数值适用于h190mm的墙
第 15 页 共 15页
4.3.2 厚度不大于240mm
的非承重墙列提高系数
1:
1
=1.21
=1.31
=1.4
允许高厚比可按本规范表4.3.1数值乘以下
1 h=
240mm 2 h=
190mm 3 h=
120mm
允许高厚比应按本规范表4.3.1数值乘以修正系数
(
2
)
4.3.3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修正系数
2
应按下式计算:
μ2=1?0.4
式中 bs
s
在宽度s范围内的门窗洞口宽度
(m)相邻窗间墙或壁柱间的距离
(m)
2
bs
(4.3.3) s
应取
0.7
当洞口高度不大于
当按公式(4.3.3)
算出的修正系数墙体高的1/5
时
可取修正系数
2
值小于0.7
时
为
1.0
4.3.4
设有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带壁柱墙或构造柱间墙相邻壁柱间的距离s之比b/s
不小当条件不允许增加圈梁宽度时度
于1/30
时
当圈梁宽度b与相邻横墙或
圈梁可视作壁柱间墙的不动铰支点
可按等刚度原则(墙体平面外刚度相等)增加圈梁高
4.4 一般构造要求
4.4.1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
的梁混凝土垫块
当墙中设有圈梁时
其支承面下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
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4.4.2 对厚度为190mm的墙当大梁跨度不小于4.8m时或对于厚度为240mm的
墙
当大梁跨度不小于6m
时
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构造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
4.4.3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
上不宜小于80mm当利用板端伸出钢筋和混凝土灌缝时其支承长度可为
40mm但板端缝宽不宜小于
80mm4.4.4 对墙厚为
240mm制梁和支承在墙
灌缝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C20
跨度不小于9m和墙厚为
190mm
应采用锚固件与墙
跨度不小于6.6m的预
柱上的屋架端部
柱上的垫块锚固
4.4.5
框架房屋的填充墙
隔墙应分别采用拉结钢筋或其他措施与柱和横梁连接
檩条应与山墙锚固
屋盖不宜挑出山墙
4.4.6
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
4.4.7 墙厚190mm的4层及4层以上的房屋内外墙接槎处及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拉
接钢筋
沿墙高每600mm应设置2
根
6
钢筋
并应伸入每侧墙内
600mm
第 16 页 共 16页
4.4.8
多孔砖外墙的室外勒角处应作水泥砂浆粉刷
4.4.9
在多孔砖砌体中留槽洞及埋设管道时
1
施工中应准确预留槽洞位置
2 不应在墙面上留(凿)
水平槽
3
墙体中的竖向暗管宜预埋
宽度不宜大于
95mm
95mm
应符合下列规定:
不得在已砌墙体上凿槽打洞斜槽或埋设水平暗管和斜暗管无法预埋需留槽时
墙体施工时预留槽的深度及
管道安装完后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0的细石混
95mm时应
凝土或强度等级为M10的水泥砂浆填塞当槽的平面尺寸大于
95mm对墙身削弱部分予以补强并将槽两侧的墙体内预留钢筋相互拉结
4 在宽度小于500mm
的承重小墙段及壁柱内不应埋设竖向管线5
墙体中不应设水平穿行暗管或预留水平沟槽
于局部现浇的混凝土水平构件中
槽后应满足墙体承载力要求
6
管道不宜横穿墙垛
壁柱
确实需要时
当暗管直径较大时
无法避免时
宜将暗管居中埋
墙体开
混凝土构件宜配筋
应采用带孔的混凝土块砌筑
4.4.10 当洞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3m
时
4.4.11
多孔砖砌体不应用于
洞口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或壁柱
以下标高的墙体和基础
4.5 圈
梁
4.5.1
采用多孔砖砌筑住宅
在4
层及以下时
宿舍
过梁
当墙厚为
190mm
且层数
办公楼等民用建筑
应在底层和檐口标高处各设置一道圈梁
当层数超过4
层时
当墙厚大于190mm
时
宜层层
应在檐口标高处设置一道圈梁设置
除顶层必须设置圈梁外
4.5.2 圈梁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
1
圈梁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
当圈梁被门窗洞口截断时
且宜连续地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
形成封闭状
应在洞口上部增设相同截面的附加圈梁
且不得小于
1m
附加圈梁与圈梁
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其中到中垂直间距的2
倍
2
圈梁应与横墙加以连接1.5
2.1m
其间距不应大于
15m
圈梁应与屋架
连接时可将圈梁伸入横墙大梁等构件可靠连接
或在横墙上设置贯通圈梁
3
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可取墙厚于2/3
墙厚
圈梁高度不宜小于
200mm
当墙厚不小于190mm
时纵向钢筋不宜少于4
根
10
其宽度不宜小绑扎接头的
搭接长度应按受拉钢筋考虑
4
圈梁兼作过梁时
箍筋直径应为
6mm间距不宜大于
250mm
过梁部分的钢筋应按计算用量单独配置
4.5.3
建筑在软弱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的砌体房屋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除按本节规定设置圈梁外
可按梁
尚
(GB 50007)
的有关规定
4.5.4
计算过梁上的梁板荷载
当梁板下的墙体高度小于过梁净跨时
板
第 17 页 共 17页
传来的荷载采用
梁板下墙体高度不小于过梁净跨时
可不考虑梁
板荷载
应按墙4.5.5
计算过梁上的墙体荷载
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墙体均布自重采用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小于1/3
过梁净跨时当墙体高度不小于1/3过梁净跨时 应按高度为1/3过梁净跨的
4.5.6
多孔砖砌体房屋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并应按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计算
4.6 预防和减轻墙体裂缝措施
4.6.1 对于钢筋混凝土屋盖的墙体裂缝(
如顶层墙体的八字缝
下列预防或减轻的措施:
1
屋盖上应设置有效的保温层或隔热层
水平缝等
)可采取2
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
3
提高顶层墙体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4
减少屋面混凝土构件的外露面
5
在屋面保温层或刚性面层上设置分隔层
6
在顶层墙体内适当增设构造柱
适当配置水平钢筋或水平钢筋混凝土带
4.6.2 多孔砖多层房屋伸缩缝的间距应按表4.6.2
采用
表4.6.2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屋盖或楼盖类别
间距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50 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40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75 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60
60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 装配式无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50 无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
100 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盖木屋盖或楼盖砖石屋盖或楼盖
注1 温差较大且变化频繁地区和严寒地区不采暖的房屋墙体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应按表中数值予以适当减少
2 墙体的伸缩缝应与其他的变形缝相重合缝内应嵌以软质材料在进行立面处理时应使缝隙能起伸缩作用
第 18 页 共 18页
5 抗震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抗震设防地区的多孔砖多层房屋除应满足静力设计要求外定进行抗震设计
尚应按本章的规
5.1.2 多孔砖多层砖房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合理规划
2
建筑的平
屋不宜有错层
沿平面内宜对齐
沿竖向应上下连续
同一轴线
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场地和地基立面布置宜规则
对称
房
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
3
纵横墙的布置宜均匀对称
上的窗间墙宜均匀
4
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5
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
6
应按规定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或其他加强措施
5.1.3 构造柱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钢筋可采用HPB235或HRB335
级钢筋
多孔砖房屋总高度及层数不应超过表5.1.4
总高度应比表5.1.4的规定降低
3m
再适当降低总高度和减
5.1.4 多孔砖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
4m的规定
医院
学校等横墙较少的多孔砖房屋
各层横墙很少的房屋
层数相应减少一层
少层数
应根据具体情况
表5.1.4 房屋总高度(m)及层数限值
6度 7度 8度 9度
最小墙厚
(mm)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高度 层数
注房屋总高度指自室外地面到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宜从地下室室内地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较好的半地下室可从室外地面算起
5.1.5 多层房屋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表5.1.5 抗震横墙的最大间距(m)
不应超过表5.1.5的规定
楼(屋)盖类别 6度 7度 8度 9度
现浇及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木 注1 厚度为190mm抗震横墙最大间距为表中值减3m
第 19 页 共 19页
2 9
度区表中值不适用于墙厚为
190mm
3 多层砌体房屋的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