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改造与城市环境设计
旧城改造与城市环境设计
摘要:城市的发展是以推进经济进步和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旧城改造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区显露出很多与现代社会不适应的问题,如布局混乱、道路狭窄、居住密集、绿地不足、文物古迹遭受破坏、市政和公共配套设施落后等,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对旧城区进行更新与设计,重塑城市形象,并且引入城市设计理念,使城市空间环境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旧城改造;经济发展;城市设计
Abstract: urban development is based on the economic progress and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or the target,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is the product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the old show many and modern society does not adapt the problems, such as layout chaos, narrow, live dense, road the lack of green land, cultural relics destruction, municipal and public facilities such as backward,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o old and design, build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into the city design concept, make the city space environment further promoted.
Keywords: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Urban design
1 引言
城市设计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物质空间及景观标志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城市范围内的良性发展。在旧城改造中引进城市设计的理念,以改造片区功能为依托,注重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在调整用地结构的过程中塑造城市空间环境,促进局部地区和城市整体互动发展,有效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增强城市规划的可实施性。
2 西港-光华片区概况
西港-光华片区位于汕头市旧城区北部,与旧城区隔乌桥岛相望,东侧毗邻梅溪河西岸片区;旧城片区、乌桥岛、西港光华片区和梅溪河西岸片区共同构成汕头市近代至改革开放前主要城区、城市发展建设和生活生产的发源地,是汕头市人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规划区总用地222公顷,主要以工业厂房、仓储用地为主;总建筑容量171.59万平方米,绝大部分为工业、仓储和居住建筑,其中工业、仓储建筑多为三层以下建筑;大部分工业用地工厂已经停产,厂房出租或空置,对应的工业、仓储建筑质量和周边环境较差;从用地功能到环境质量都有迫切改造需求,在片区工业效益低下的同时规划区周边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相继通车或即将改造,恰逢广东省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简称“三旧”)改造工作,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示范省建设,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片区改造条件已趋成熟。
3 规划定位及布局
根据片区承担的城市功能,片区未来的城市定位可以归纳为:以居住、商贸、物流为主,兼有文化创意、游憩休闲功能的综合型片区;城区西部主要交通门户,体现城市发源历史和城市近代工业建设等元素的旧城改造区;片区规划按照居住区模式进行规划,大幅提升片区的居住功能和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占较大比重。各类用地规模中,以居住功能为主,适当提升产业配套的综合服务用地。
4 用地布局规划
4.1 规划理念
4.1.1.水绿渗透环境共生的生态理念
片区周边景观要素丰富,是汕头市内河旅游的重要景观走廊。片区内部呈“之”字状的内港河蜿蜒穿越北片,需利用片区内部及外围水体及北郊公园的自然景观优势,结合绿地建设,改变片区原来水体污染、环境质量差的局面,形成内部环境与外部景观融合的滨水社区。
4.1.2.推动产业提升片区就业的动力理念
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价值的变化必将导致工业用地迁离城市中心地区,老工业区用地调整更新同样需要解决旧城改造所面临的再生动力问题;片区改造在加强居住功能的同时,应依托片区沿大学路、潮汕路现有的服务设施,提升片区就业,为片区寻求新的产业依托与活力。
4.1.3.保护历史延续文脉的人文理念
片区南部厦岭路一带古称厦岭,是汕头最早见于史籍的地方,元明清时期由渔村发展成商贸港埠,同时也是汕头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城市工业化的起始点;故改造应充分遵循历史文脉,恢复或保留部分有历史纪念性的街区、建筑,在整体改造中体现片区历史风貌。
4.2 用地结构
以功能定位为统领、规划原则为指导、以规划理念为思路,突出其滨河特征和综合服务功能,利用自身资源和周边地区影响元素,形成“一带两片,三区五组团”的空间结构形式。
4.2.1 一带两片:一带为沿大学路、潮汕路形成的综合服务带,由北向南包括物流商贸区、传媒创意区、商业金融区。两片为为沿西港河、梅溪河以东、以北的西部居住片区和东部居住片区。
4.2.2 三区五住团:三区为综合服务带内包含的三个功能区,即物流商贸区、传媒创意区、商业金融区。五组团为两个居住片区中道路分割形成的五个居住组团。
5 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规划结合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采用保留整治、强化功能配套的方式,沿潮汕路、大学路自南向北形成综合服务带,分为商业金融区、传媒创意区和物流商贸区三大区。
5.1.1 商业金融区:依托汽车总站和服装批发市场的交通条件和人气,建设现代业态商业设施,发展商品批发零售业、旅馆业和餐饮业等,适当发展旅游配套业,同时分担旧城区及周围片区的商业服务功能。
5.1.2 传媒创意区:以广播电视中心为中心,规划配套文化娱乐和行政办公用地,发展媒体服务及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媒体转播产业服务基地和文化、演出包装服务的集聚地。
5.1.3 物流商贸区:依托西郊货运场的有利条件,做大做强物流产业,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商贸办公区,发展物流配套业。
6 绿地景观规划
依托南面乌桥岛的历史人文景观、北边北郊公园的景观亮点、西部江心公园和牛田洋的自然生态风光等景观要素,规划根据片区的位置和周围绿化环境格局,形成“一廊一轴两心三节点”的绿地景观系统。
一廊:沿内港河两岸控制30~50米的滨河绿地景观带,形成北郊公园连通西港河的水绿通廊,也是片区内的绿色景观亮点。
一轴:利用道路绿带和街头绿地的点、线绿化,将内港河和梅溪河沿河沿岸的水、绿渗透到片区里头,连通南北绿化走廊,形成水绿渗透轴。
两心:片区西北角的体育公园和西南面的主题公园构成两大户外绿地休闲中心。体育公园不仅弥补片区及周边地区提议设施的匮乏,极具效果的场馆建筑还提升了片区作为城市西门户的形象;主题公园规划建设以造船、工业为主题,结合光华路、厦岭路的工业历史文化,形成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临江滨水公园。
三节点:规划结合居住区的建设,在明珠路与西港路交汇处、潮汕路与光华路交汇处以及金砂路与光华路交汇处预留三个面积0.8~2.6公顷左右的居住区公园,形成片区内的三大景观节点,提升片区生活环境质量。
7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片区主要路网格局“三横两纵,扇形放射”。规划区的城市干道形成“三横两纵”的交通主骨架;其中,“三横”为大学路、明珠路、金砂路等城市干道,“两纵”为西港快速路和潮汕路主干道。
片区内部道路网,主要联系道路沿袭现状道路的构成脉络,保留光华路、厦岭路,新规划道路顺应光华路、厦岭路的走向,延续片区道路机理,呈发射状向外发展,在尽可能保留居民住宅前提下呼应保留道路,形成“扇形放射”的路网形态。
8 城市设计指导原则
8.1 规划目标
西港-光华片区是以居住、商贸、物流为主,兼有文化创意、游憩休闲功能的综合型片区。从城市发展上看,既承担着疏解原有住宅区各项功能的职责,又承担着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和空间框架的职责;要充分发挥承前启后的作用,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脉络,优化社区功能布局,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宜居生活环境,形成具有特色的区域活力新区。
8.2 城市设计准则
8.2.1绿化开放空间
充分利用梅溪河、西港河和内港河周围自然条件和水体资源创造生态型居住区。建立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开放空间体系,与步行系统相结合,串连区内的公园、绿地和广场等开放空间,渗透到北郊公园、江心洲、牛田洋等生态景观区,形成内部绿化与外围景观互相融合的绿色廊道,塑造城市多层次绿化风貌。
8.2.2 景观系统结构
在绿化区域的延伸部分发展新的开发空间,并考虑西港路的城市功能,加入更多的新元素以建立城市中的新景观与局部门户形象,增加城市整体视觉新效果。
◇ 水绿通廊:内港河两岸绿化和景观是本次规划区内景观主要通廊。滨河两岸环境体现了建筑空间特色和氛围,同时也形成与外部水、绿景观节点连接的绿化廊道。
◇ 景观轴线:内港河与梅溪河之间沿主干路绿带与街头绿地形成的绿线为区内绿化的水绿渗透轴,体现道路绿化功能,进一步完善绿化系统。
◇ 绿地休闲中心:西港路南面有以造船和工业为主的滨水主题公园,北面为体育公园。园内建筑场馆设计应体现地方历史文脉特色而别有个性,起到树立
城市西门户的形象作用。
◇ 景观节点:片区绿地公园、街头绿地、小区绿地等形成多个绿色景观节点。
◇ 地标建筑:地标建筑是具有强烈地区代表意义的景观标志。代表地区标识的城市意象点,贯穿整个街区的设计理念,建筑层数的高度不同形成个体的突出性,建筑形态宜简洁,现代流动感强,具有雕塑感。
◇ 天际轮廓线:街区建筑以高层、多层为主,不同建筑层数由于高度不同形成天际线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整个街区天际轮廓线高低起伏变化,错落有致,中心区域形象突出,设计富有韵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