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国建筑教育问题谈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我国建筑教育问题谈

What Kind of College Graduates do We Need?

——Discussion about the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Problems in China

孟建民

Men Jianmin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毕业在刚刚步入工作岗位时存在的一些通病,指出现今的建筑教育中的弊端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

           因。并进一步提出对教育体制的改革建议。

Abstract: Analyzing the conventional problems in the work of most new college graduate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existing drawbacks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result in this phenomena.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proposals to further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关键词:毕业生  建筑教育  改革

Key words: College Graduates,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Reform

我国建筑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成就,为国家建设培养与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材。成绩的取得并不表明问题的减少,若以更高的标准来衡量,我国的建筑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缺憾。从建筑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暂且称之为“新手”)的种种表现,就多少反映出我国建筑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

与鼓动性了。在内部非正式交流时都说不动同事,那又如何在正式场合去说服业主?因此说,长于手头功夫而拙于语言表达几乎是毕业生上岗时表现的一种通病。这种不善语言表达的毛病不仅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自信,同时也阻碍了他们在专业道路上的提高与发展。

抄就通抄,不要抄抄改改,反而不伦不类。

3.建筑杂耍

所谓建筑杂耍是指新手东拼西凑玩建筑,通常是花里糊哨,搞些雕虫小技。这是他们想通过自我表现尽快得到认可所犯的又一种通病。由于积累薄、经验少,所以他们只好通过这种途径来突显自己,他们尚

一、新手通病

毕业生上岗后,大都先跟有经验的建筑师从助理设计工作干起。根据我带毕业生时的观察与体会,认为他们在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如下几种通病:

2.“杂志复印机”

“杂志复印机”是形容那种一味搬抄各种专业杂志的设计者。“新手”最厉害的一招就是大抄特抄各种专业杂志。这一手经常把一些不通专业的业主甚至将信息不快的“老手”都蒙住了。那些经过精雕细刻的作品当然相当精彩,信手拿来,对不知情者

不明白,简洁且耐人寻味才为上乘。而以过多的想法和手法去塑造一座建筑,结果肯定是杂乱无章,与那些优秀之作相比,他们的设计尤如建筑杂耍,显得浅薄和不够品味。但这也许是一个过程,学校的教学应有意识地尽量缩短这一过程。

1.“哑吧建筑师”

如果说他们设计方案做得还不错的话,那么在用语言阐释设计时就显得缺乏专业训练。他们大部分人不是过于“言简意赅”,就是抓不住要点,更谈不上说服力

怎能不让人眼前一亮?如果被人看破,他们也可以仿学先进经验为借口。为避免让别人一眼看破,新手在拷贝时,多少也要改变一些,但正是这些修改恰成为方案中的最糟部分,难怪有人对抄杂志者讥言道,要

4.表里不一

新手做的方案,喜欢过于张扬建筑造型,而形式与建筑内涵的逻辑关系常被忽略。我在辅导毕业生的过程中,多会遇到他们的设计方案建筑造型与建筑结构、功

36

时代建筑 2001增刊

能及空间的逻辑关系不相吻合,表里不一,看起来十分别扭。比如柱头上伸出一些梁头,而梁头向后延伸却没有梁身;再如在建筑裙房上升起一座塔楼,而塔楼向下却没有合理的结构支撑等等。这种只求表面建筑处理的新手以形式主义者自居,却忘了形式主义对空间构成的逻辑关系也是十分严谨与讲究的。

很注重对建筑功能关系合理性的教育,在建筑形式的处理上也较强调均衡与韵律等经典原则。但当学生想做些突破时,教师在建筑形式的逻辑性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与引导,从而使许多学生在处理建筑形式时过于随意或依靠直觉,而建筑形式的内在逻辑关系往往被抛之一边。由于这种习惯的养成使学生们的设计方法误入歧径,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与专业上的提升。

分标准与体系是缺乏鼓励创新机制的。21世纪初期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转型的实质是由“仿学”转向“原创”。前20年我国建筑专业向国外仿学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过程,而今天转向原创也是这一发展的必然结果。为积极适应这一转型过程,我国的建筑教育有必要认真检讨与反思传统的评分标准与体系。如何改变那种没问题也没新意的“产品”,已成为我国建筑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5.“大师风范”

毕业生到岗后,所做的建筑方案明显缺乏实际工程知识与训练,作为新手这也实为正常。但令人不安的是,有些新手除了对建筑空间造型更用心外,他们常常不屑于建筑经济、技术、规范、大样、材料设备及其他相关专业的配合等因素,出手如建筑大师一样潇洒,似乎对那些因素的深化考虑都是助理设计人员干的事情,忽视了对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能力的提高,做出的方案往往是幼稚或不具可操作性的。真正的设计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因为他们已具有把握综合因素又不拘泥综合因素的能力,新手恰恰忽略了这一点。

3.重图式,轻文案

作为建筑师,手上的功夫很重要,最后还要以设计图纸来表达他们的设计思想与成果。正因为有了这种传统的观念,长期以来使建筑系的学生只重视手上功夫的训练,却忽视了语言与文案的专业训练。实际上这种教育倾向同样限制了毕业生工作后的自我提高与发展。文案工作往往是设计成果的组成部分,写作是整理设计思路、提高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写建筑,写构思,写方案,同时讲建筑,讲构思,讲方案应成为建筑教育改革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2.加强教学与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

要使建筑教育不脱离实际,除了让学生走出校门去实习外,还要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资深建筑师走进高校参与建筑教学,这种直接的沟通与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资深建筑师的工作经验往往能直接反映出当今建筑技术发展与需求。他们对学校教学的介入,可以弥补建筑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也缩短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周期,加快新手向成熟建筑师的转化过程。这种交流实际上是一种互动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过程,让学生在就学期间了解设计单位的运作方式与要求,

二、教育问题

毕业生存在上述种种通病,自然根源于我国建筑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建筑教育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

4.重专业,轻综合

毕业生一般都能较好地掌握建筑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对相关专业如结构、水电、暖通、经济等专业的把握与驾驭能力就显得十分欠缺。当深化方案时,面对相关专业提出的技术要求,他们往往会显得束手无策。为了满足相关专业的技术要求,他们大都被动地修改原设计方案,甚至以牺牲原有合理的设计原则和初衷为代价。实际上,作为一个好的设计师,应具备对其他专业的驾驭能力,对相关专业提出的技术要求应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和专业主见,如果一味被动地适应其他专业的技术要求,建筑师就失去了对工程设计的主控地位(当然特殊工程例外),建筑设计就会本末倒置。

将给学生自我调整与自我把握提供了必要的机会与途径。

3.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是建筑教育的首要任务。在培养这种能力的过程中,辅助性的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语言表达、文章写作、组织协调、调研分析、社交公关等能力的训练都是不可偏废的。因为建筑师是社会交往型角色,他们需要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作广泛的交往,才能做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建筑作品。建筑设计过程是多专业协作的集体行为,建筑师单独工作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正因为建筑师具有上述职业特点,故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 ■

作    者: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教授

地    址:深圳市邮    编:518031收稿日期:2001.5.20

1.重仿学,轻创新

在高校建筑系评学生设计作业时,我有这种印象:得高分的设计作业大多是各方面都没有大问题,但在特色、创新方面也缺乏新意的作业。由于这样的作业易得高分,所以学生们就不敢轻易做有突破性的“动作”,即使有点新手法,也有仿学的来源。实际上这种设计作业评分标准从根本上抑制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无意中鼓励了四平八稳的保守作风,因此成为建筑教学上的一种弊端。

2.重形式,轻逻辑

所谓重形式、轻逻辑,是指重外在形式、轻内在逻辑的问题。教师在教学生时,

三、三点建议

1.改革设计作业评分标准与体系

我国的建筑教育对设计作业传统的评

2001增刊 时代建筑

3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我国建筑教育问题谈.doc下载

久久建筑网m.kkreddy.com提供大量:建筑图纸、施工方案、工程书籍、建筑论文、合同表格、标准规范、CAD图纸等内容。


TOP最近更新内容

    DLT 1080.4-2010 电力企业应用集成 配电管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计算机复试上机题目 德隆的资本运作与行业整合 ANSYS工程结构数值分析命令查询表 梁凯恩 ——《福布斯导师商学院》精华 语言学概论笔记 刑法的二十个钻石考点 【阮齐林】 郭硕鸿 电动力学 2013 3月二级c无纸化题库 PS技术 在学校里 学三年 也学不到这么多x 富士康科技公司基础IE培训--现场改善.ppt 山东省威海市2011届高三模拟考试(数学文) 宋鸿兵语录 系统防雷方案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