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分析与评价。
土地整治研究作及农民保护意愿分析。土地整治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农用地整治及村农用地整治研究;土地开发与保护机制研究;矿区庄建设用地整治问题研究;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土地复垦及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土地整治景观格局治研究;土地复垦研究。变化研究。
市场中价格表现和参与主体行为,以及市场与宏观经济环境的研究成果较多。农村土地市场问题受到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关注,目前仍以产权学派的研究成果为主导,鲜见系统运用组织理论和合约理论来解释现状并提出改革方向的文章。
农用地保护领域。国内外农用地保护研究在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有一定的趋同性,其他方面的研究重点则存在一定差异。国内学者多从制度机制入手,研究耕地安全保护,或通过实地考察对中国现有的耕地资源进行实证分析。国外同样注重实证研究,多采用定量手段对农地撂荒与复垦问题进行系统地探讨。此外,国外学者还关注农用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3S技术在现代农地保护中的应用,以及农民保护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土地整治领域。农用地土地整治、矿区土地复垦受到国内外土地整治的共同关注。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理论研究、制度革新、工程技术以及规划设计等领域着手,重点关注土地整治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修复地区生态环境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国内外学者因地制宜地提出土地整治的发展思路、研究策略及规划理念:基于中国社会快速发展的战略背景,国内相关研究深入探讨土地整治在推进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的现实意义;国外相关研究则坚持以“人地协调”与“人地共存”为发展理念,重点关注土地整治的生态效应综合评价以及土地整治在维护地区生态平衡方面的突出作用。
4 2015年土地科学研究展望
4.1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科学研究的需求
2015年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对土地资源利用和
12 中国土地科学 2015年1月 第1期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是土地科学学科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研究并解决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出现的基础性矛盾,更是土地科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重要责任。“新常态”下土地资源利用管理的新矛盾和新任务,主要来自于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重大转变。土地科学学科研究重点,需要为土地利用和管理在完成这种转变中发挥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任务做好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准备与支撑。
(1)(法)经济发展“新常态”给土地科学研究提出的新任务,将主要体现在4个重要方面:加强“依宪治地”
(2)的研究,以从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保证实现“新常态”的有“法”转变;在“转方式”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提
高“抵消”土地资源利用经济性和土地资源环境约束性能力的研究,以实现从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面保证“新
(3)常态”的有“效”转变;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治理关系的研究,以实现从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
(4)方面保证 “新常态”的有“序”转变;进一步加强土地科学学科理论的研究,以实现从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方
面保证 “新常态”的有“理”转变。
这些需求具体表现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系列土地改革的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七次会议中两次审议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相关意见,将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视为2015年度各项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要求“制定和完善土地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产权法律制度,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方面的法律制度”,对此,应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与《农村土地承包法》,为此轮土
(2014—2020年)地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
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合理控制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促进城市紧凑发展,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并明确指出“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机制”等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迫切要求。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引导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建设公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以及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性。由多部委联合制定的土地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已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以“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为改革前提的试点工作将陆续推进。此外,《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的颁布标志着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正式建立。以土地集约利用为核心的城镇土地制度改革、以征地和农地流转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及不动产统一登记将成为2015年中国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围绕实施上述国家战略需求,以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原则,以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引导国土空间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利用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利用为目标而展开的土地科学研究,将成为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研究的主线;与此同时,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实践在服务和支撑“新常态”下的国家战略需求中,越来越需要土地科学理论研究创新的支持,因此加强土地科学学科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研究,将成为2015年中国土地科学全学科的重要任务。
4.2 土地科学研究重点问题及《中国土地科学》重点关注方向
在2014年土地科学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的基础上,分析201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对土地科学研究提
(1)(法)出的需求,我们认为2015年:土地制度研究将重点关注“依宪治地”理念指引下的土地立法与执法,以
解决城乡土地利用各种冲突与制度变迁的矛盾为基本出发点,开展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制度构建,探讨征地制度改革中的收益分配、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与流转方式、不动产统一登记实践等方面的制度问题和政策
(2)评估;土地利用与规划研究将重点开展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综合调查与评价技术研究,研制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与控制技术,深化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国土空间利用研究,关注系统规划理论、理性
(3)规划理论的复兴,探索基于多规融合的“三线”划定方法等;土地市场研究将重点集中于农村建设用地市场
冯广京等:2014年土地科学研究重点进展评述及2015年展望13改革与激励相容治理结构的构建、集体土地入市后二元化土地一元化市场的运行和管理、征地收益分配改革对城市地价的影响、以行为经济学理论方法研究市场参与主体行为、以委托代理理论及博弈论模型研究政府供地
(4)行为和土地财政等问题;农用地保护研究将重点以提质保量为核心,建立农用地保护经济补偿体系,探索农
用地多功能价值测算方法,研究农用地生态安全现状调控及预警机制,重点关注土地经营权流转背景下的农用
(5)地保护政策与措施等;土地整治研究将重点集中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土综合整治研究,不断完善土地
整治中的权属调整和监督管理机制,关注土地生态恢复与治理、矿区土地生态自然修复技术以及土地整治碳效
(6)应等;地籍、土地调查、土地监测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将随着“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得到深化,土地科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将不断完善,从而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实践以及推进上述5个方面研究对土地科技支撑的需求。此外,土地科学研究将更加关注土地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与有序开发,逐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的统一管控。
参考文献(References):
(9)[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课题组.从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J] .管理世界,2014,:1 - 12.
(3)[2] 王克忠.论农地发展权和集体建设用地入市[J] .社会科学,2014,:41 - 45.
(4)[3] 王燕霞.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J] .河北法学,2014,32:139 - 148.
(1)[4] 陈锡文.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两点思考[J] .经济研究,2014,:4 - 6.
(2)[5] 宋伟.构建多主体利益均衡的建设用地制度框架[J] .农业经济问题,2014,:54 - 58.
(2)[6] 张善斌.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障碍排除与制度完善[J] .法学评论,2014,:90 - 97.
(2)[7] 文维.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机制探讨[J] .法学杂志,2014,:89 - 94.
(3)[8] 齐睿,李珍贵,李梦洁.被征地农民安置制度探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4,28:39 - 45.
(1)[9] 高志宏.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博弈与法律制衡[J] .江苏社会科学,2014,:167 - 172.
(3)[10] 叶必丰.城镇化中土地征收补偿的平等原则[J] .中国法学,2014,:126 - 137.
(5)[11] 王瑞雪.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检讨[J] .中国土地科学,2014,28:4 - 10.
(3)[12] 陈伟,王喆.中国农地转用的制度框架及其软约束问题[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61 - 68.
(2)[13] 靳相木,陈箫.土地征收“公正补偿”内涵及其实现[J] .农业经济问题,2014,:45 - 53.
(2)[14] 柴铎,董藩.美国土地发展权制度对中国征地补偿改革的启示[J] .经济地理,2014,34:148 - 153.
(2)[15] 刘灵辉.城镇化进程中户籍非农化诱发的征地补偿收益分配冲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76 - 81.
(1)[16] 刘永佶.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40 - 50.
(2)[17] 汪洋.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三重功能属性[J] .比较法研究,2014,:12 - 25.
(3)[18] 袁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问题研究[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5:82 - 89.
(6)[19] 罗迈钦.我国农地流转瓶颈及其破解[J] .求索,2014,:77 - 80.
[20] 黄惠春,曹青,曲福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可抵押性及其约束条件分析——以湖北与江苏的试点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