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振捣,每次浇筑高度不应超过振动棒长度的1.25倍,即不得超过500 mm;在振捣上一层时,要插入下层混凝土内不小于50~100 mm,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一道墙至少设置两个下料点,门窗洞口两侧的混凝土必须同时均匀浇筑,以避免门窗口模板走动。
c.在浇筑中应使用照明和尺竿进行配合,来保证振捣器插入深度。
23
混凝土施工方案
d.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及钢筋位置的正确性。不得踩踏钢筋,移动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原来位置。如发现偏差和位移,应及时校正。特别要重视竖向结构的保护层和板负弯矩部分的位置。
5.3.3基础垫层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浇筑摊铺平整后,用木刮杠刮平,立即用木抹子抹平,由内向外退操作,并用2 m靠尺检查其平整度。要求垫层两端高差控制在+5mm。
b.用铁抹子压光,直到出浆为止。
c.面层砂浆初凝后,人踩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时,压第二遍,压平压实。
d.终凝前,进行第三遍压光,人踩上去有脚印,但铁抹子抹上去无抹纹,把第二遍的抹纹全部压平压实。
e.基础垫层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50±20mm。
5.3.4基础抗水板、梁、桩承台混凝土浇筑
A.混凝土浇筑顺序
本工程要求14#、15#、16#主楼基础底板梁拟采用二台汽车泵进行浇筑、一台塔吊辅以浇筑,地下车库采用分区、分段进行浇筑,拟采用二台汽车泵、二台混凝土地泵进行浇筑、在各个楼号处塔吊辅以浇筑。地泵泵管采取一次接长到最远处,端部接布料杆,塔吊配合移动,边浇边拆的方式浇筑混凝土,底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到位,混凝土浇筑采用斜面薄层浇筑,即竖向在泵管处一次到位,然后浇筑时,形成的自然斜面沿浇筑方向逐层推进,当浇筑3h左右时地泵继续向北浇筑,汽车泵和塔吊开始浇筑反梁和导墙,反梁和导墙一次浇筑到位,反梁浇筑到梁顶标高;导墙浇筑到钢板止水带中心位置处。反梁混凝土振捣时,上层插入下层5cm(根据分层厚度,在振捣棒作红油漆刻度线来控制),尤其注意丁字点和十字交叉点的振捣密实,要求基础底板及反梁混凝土连续浇筑,不留后浇带。
B.底板混凝土浇筑方法
每段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先浇筑集水坑、电梯基坑混凝土至底板底标高上150mm左右,剩余部分混凝土随基础底板一同浇筑。为防止电梯坑及集水井处的模板上浮及偏位,
24
混凝土施工方案 应沿模板两侧均匀浇筑,
由于底板混凝土厚度为300,满足一次浇筑条件,底板混凝土由一边退向另一边、斜面分层浇捣浇筑方法浇筑。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混凝土的卸料点,第二道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保证整个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承台、地梁及超过500mm,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内,采用斜面分层浇捣浇筑方法浇筑。在浇筑过程中正确控制间歇时间,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 并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下插50mm,使上下层混凝土之间更好的结合。为保证插入精度,在距振捣棒端部55cm处捆绑红色皮筋作为深度标记。
地下室外墙随底板一起浇筑300mm高的导墙,导墙上口设置钢板止水带。车库地下室外墙厚350mm,局部有550×550附墙柱,先浇筑底板混凝土,在靠近外墙底板混凝土浇筑一定面积后,且在底板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外墙导墙混凝土。用塔吊吊起料斗浇筑,在料斗下安装软管,斗内混凝土由软管直接入模。导墙混凝土随底板混凝土一起养护,导墙混凝土上表面喷涂养护液。
泵送开始时泵管内的水及稀砂浆泵入吊斗内吊至坑上处理,其余减石砂浆由端部软管均匀分布在浇筑工作面上,防止过厚的砂浆堆积。
在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是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到快插慢拨,快插是为了防止上层混凝土振实后而下层混凝土内气泡无法排出,慢拨是为了能使混凝土能填满棒所造成的空洞。在振捣过程中,振捣棒略上下抽动,使混凝土振捣密实,插点要均匀,插点之间距离控制在400mm,离开模板距离为200mm。采用单一的行列形式,不要与交错式混用,以免漏振,振捣点时间要掌握好,不要过长,也不要过短,一般控制在20~30s之间,直至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出现气泡,混凝土不再下沉为止。在振捣过程中,避免触及钢筋、模板,以免发生移位、跑模现象。
C.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要求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的坡度,在每个浇筑带的前、后、中部布置三道振动器,这样通过混凝土的振动流淌达到均匀铺摊的要求。振动器的振捣要做到快插慢拔。底板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不得间断。
浇筑混凝土时,必须派木工、钢筋工随时观察模板、钢筋、预埋孔洞、预埋件和插筋等有无移动、变形或堵塞情况,发生问题应立即处理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
25
混凝土施工方案
混凝土采用自然流淌分层浇筑,在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前,使其尽可能多的向外界散发热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值,缩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及温度应力。
混凝土振捣时,应由坡脚和坡顶同时向坡中振捣,振捣棒必须插入下层内50~100 mm,使层间不形成混凝土冷缝,紧密结合成为一体。
进场后对每车混凝土坍落度进行实测,不符合要求的严格禁用。混凝土初凝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值,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混凝土初凝时,要仔细检查有无微小裂缝,如有用木抹子用力撮压。
底板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60±20mm。
D.底板混凝土收光与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终凝前必须进行二次压实,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表面收缩裂缝,用硬度合适的扫帚按东西向均匀扫毛,扫毛纹路要清晰均匀、方向及深浅一致。
5.3.5墙体混凝土浇筑
a.由于本项目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墙、柱混凝土可同时浇筑。
b.当墙体混凝土浇筑采用混凝土地泵和布料机进行。墙浇筑混凝土前,先在底部均匀浇筑50mm厚与墙体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放入砂浆斗内,并用铁锹入模,不应用吊斗直接灌入模内。
c.浇筑墙体混凝土必须连续进行,内外墙混凝土浇筑分别按照自身的浇筑顺序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40~50cm左右,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预先安排好混凝土下料点位置和振捣棒操作人员数量、振捣插入点位置。(见下图)
d.振捣棒移动间距小于400mm,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为度,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mm。振捣时注意钢筋密集及洞口部位,为防止出现漏振,须在洞口两侧同时振捣,振捣棒应距洞边200mm以上,下灰高度也要大体一致,大洞口的洞底模板应振捣开口,进行混凝土振捣。
e.墙上口找平:墙体混凝土浇筑到板底以上3cm标高位置,墙体混凝土浇筑完后,将上口甩出的钢筋加以整理,墙体上口用木抹子按标高线添减混凝土,将墙上表面混凝
26
混凝土施工方案 土找平,高低差控制在10mm以内。混凝土初凝后将墙体表面剔除2cm,露出石子。
f.要求墙体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必须注意,混凝土出灰口不得正对墙体模板,防止出现粘模现象。
g.对于门窗洞口、墙体转角部位的混凝土下灰方式,采取机械加人工配合,即门窗洞口两侧采取机械均匀同时下灰,门窗洞口上口过梁及墙体转角部位采取人工下灰,将混凝土先卸在操作平台上,然后人工下灰。
j.墙体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60±20mm。
5.3.6顶板、梁混凝土浇筑
a.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砼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浇筑与振捣必须紧密配合,第一层下料慢些,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保持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每层均应振实后再下料,梁底及梁帮部位要注意振实,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
b.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采用φ30振捣棒振捣此处混凝土。
c.浇筑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应略大于板厚,用平板振捣器垂直浇筑方向来回拖动振捣,并用铁插尺检查混凝土厚度,振捣完毕后用木刮杠刮平,浇水后再用木抹子压平、压实。后浇带处或有预埋件及插筋处用木抹子抹平。浇筑板混凝土时,不允许用振捣棒铺摊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墙柱周围混凝土平整度。
d.顶板、梁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振捣,用插入式振捣器进行斜拖振捣混凝土,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
e.浇筑过程中,应拉线控制标高,使其满足设计要求。振捣完成部位应用木刮尺刮一遍,待表面较干后用木抹子搓毛一遍,搓毛时应顺同一方向进行(作业过程中必须拉线控制标高)。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用水准仪进行找平、压光,以保证楼板的平整度。
27
混凝土施工方案
f.顶板、梁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60+20mm。
5.3.7框架柱混凝土浇筑
a.框架柱混凝土浇筑一般使用塔吊吊斗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先铺垫厚度50mm厚与混凝土配合比相同减石子砂浆,柱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50cm,振捣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振捣棒插入点要均匀,防止过振或漏振。(见图)
b.柱高在2m之内,可在柱顶直接下灰浇筑,超过2m时,应在料斗上接一软管,伸到柱内,保证混凝土自由落体高度不得超过2m。下料时使软管在柱上口来回挪动,使之均匀下料,防止骨浆分离。
c.柱子后浇带应留在梁底,且高出主梁梁底以上一个3mm(浮浆厚度+10mm),待剔除浮浆后比梁底高5~10mm。
d.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必须根据钢筋定距框,随时将混凝土顶面伸出的甩槎钢筋调整到位。
e.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60±20mm。
5.3.8楼梯混凝土浇筑
a.楼梯间墙体混凝土随结构剪力墙一起浇筑。
b.楼梯混凝土浇筑要求减小混凝土坍落度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上表面抹平。
c.混凝土坍落度要求控制在140±20mm。
后浇带留置如下图所示
28
混凝土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