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称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足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也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自西周(公元前1134年)时起,直到唐代,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共12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历经2000余年。在中国六大古都中,西安的历史最为悠久。悠久的历史、发达的文化为西安留下了许多闻名中外的古迹名胜。这里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以及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臻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半坡母系氏族村落遗址、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秦始皇陵、长陵、杜陵、茂陵、昭陵、乾陵等陵墓、慈恩寺塔、钟楼、骊山、鸿门宴故址、咸阳古渡等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迹。
3.1.2西安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与发展
纵观西安园林发展的历史,周朝丰镐文王之治,可视为中国园林的开始;秦宫汉苑堪为11
3两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变迂及突m闷题
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的“一池三山”格局,奠定了中国山水园林发展的格局;唐代的宫廷园林、私家园林,对后世园林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安古代优秀的园林艺术遗产,是西安当代生态园林建设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千年的积淀,为西安园林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建国后,受古代优秀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充分挖掘丰富人文历史、I司林史的基础上,西安兴建了一大批大型公园、绿地及城市道路生态系统,它们构成了西安城市生态建设的框架和主体,为西安城市园林建设奠定了基础。如莲湖公园,即是在原唐代宫城承天门遗士Jt_k兴建,明代秦王(朱棱)于此兴建王府花园,开凿湖地,以龙首渠疏引沪水,通济渠引水灌注,因池广植莲藕,而称莲花池。又如兴庆宫公园,原系唐兴庆宫遗址,为唐代著名风景园林区,园内沿用唐代兴庆宫建筑名称的亭、台、楼、阁,勤政务本楼遗址发掘坑内的石柱、车辙印迹仍清晰可见。大雁塔风景区秦汉以来即为风景游览区,汉武帝时辟有宜春苑,隋代称芙蓉苑,唐代形成曲江池风景区。大唐芙蓉园足西安近期兴建的又一处全方位展示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是中国最大的仿唐皇家建筑群和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
除了公园、绿地建筑以外,受古代园林传统的影n向,西安在城市道路绿化方面也有长足的发展。西安的道路绿化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汉时长安城街道多植槐、柳、榆、松、柏,时有“太液芙蓉未央柳”之说;前秦在街道两侧广植槐树,歌谣“长安大街,两道槐:下走朱轮,上有鸾栖”就足很好的说明;唐代街坊更有“绿槐社二十二街”和“垂柳十二街”的记载。近几年,通过改造原有绿化道路和新建道路配置,大量增加常绿树种和花灌木、草坪,形成了乔、灌、草(花)搭配的多层次复合绿化结构,道路绿化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古同0.
现存的西安老城传统空间格局,继承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以及由街、巷、院、坊构成的空间层次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依据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文物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按照“九宫"格局进行总体布局,即市中心区是明城;东部结合泸河、灞河河道治理,建设泸灞河低密度高档生态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东南部发展曲江旅游度假区:南部与韦曲衔接,建设西安南部文教区;向西南,拓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户县衔接;向西北,保护汉城遗址、发展空港区;北部发展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12
长安大学T程硕十学位论文
西安的地貌和水系呈现出纵横交错的网状格局,东西方向延伸以秦岭北——关中平原_一渭河河谷一渭北台塬为走向,以渭、泾、灞、沪、沣、滴、涝及黑河走向构成南北方向的水系。西安的园林建设以此为基础,结合汉唐长安城人工引水历史,通过改善沪、灞、沣、滴四条天然河流的生态环境,再现昆明池、曲江池等历史著名景观湖泊;加大对西安周围河湖水系的综合治理和湿地保护,建设防护林带,再现“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和“泾渭分明”的自然人文景观(见图3.1)。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西安城市总
体规划编制工作的推进,作为总规专
项之一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产妄—,嚣暄鼍
蠹
正式启动。总规编制及修编共经历了
4次,即第一次总体规划(1953年
.1972年),第二次总体规划(1980年图3.1西安市园林绿矬庙沁龇图Fi93.IThechangesofXi’aninthelandscapegreenarea-2000年),第三次总体规划(1995年-2010年),第四次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相应地,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也经历的4次较大的编制及修编工作,按照每轮工作的启动年代,可简称为1953版、1980版、1995版及2004版。通过比较不同时期、不同内容4版规划,从中可以看到西安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变迁与演进趋势。
3.21953版西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2.1规划背景
在1953年编制的都市计划基础上,于1953年底编制完成((1953.1972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本版规划是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为背景的,同属于中国城市规划的起步阶段。由于长期的战争创伤及有限的经济能力,城市的工作重点放在恢复和发展生产方面,集中在为工业发展服务,尤其在大企业选址上。根据1953年9月中央发布的《关于城市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的指示》,重点在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如将许多项目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等过去缺乏工业的城市,对兰州、西安、武汉、包头、洛阳、太原、大同、成都八大城市,进行了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对一批建设条件较好的如北京、上海、沈阳、郑州、石家庄、大同等十多个原有城市,开展了初步规划。这期间,规划工作由开始的单独选厂到联合选厂、到组织计划,建设等各有关部门联合参加的规划专家组来制定综合性城市总体规划,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到进行一些重点工业区的区域规划工作,在规划与计划、规划与建设工作之间都建立了较好的配合。由于政府对资源(管理、投资、13
3日安城市镕地幂‰攫“∞笈展变迁世突m问题
政策、法律等)具有较强的735lJ力.规划项目几乎全部实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打F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时期总规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城市性质、近远期人n规模、用地规模、功能分区、中心区位置、街道、J1_场、绿化、河湖系统、各项用地技术经济指标,估算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城市用地平衡表,确定建筑群体(大型公建设旋)布置原则(使城市具有一定的建筑艺术形式),尽可能使居民有良好的卫牛条件,保证城市防火及人民防空等各项措施的实现。这_时期的城市规划工作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国家对城市建设投资的一元化模式,使得城市规划在指导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历史证明这。时期的规划工作是符合计划经济建设规律的。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丌始,两
安被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建设城
市之一,结合当时的全国“156”
项重点建设项目(陕西省2I项,
西安市17项),在李富春、万里
等同志率领的工作组领导下.在
原建设部长周干峙的亲自主持
下,在苏联规划专家的指导下,
正式编制了《1953年至1972年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西安是我
国第一批国家萨式审批总体规划的城市之
3.2.2规搏j理念图3.2西安市五十年代城市甚件撬划图Rr,aaM?#时nI皿h90f砒’粕hthel'蛄Oi(见图3上)。
1950年代的西安市仅有公园绿地面积33公顷,人均仅05m2。这一版的绿地系统规划并无独立的“绿地系统”称谓和专门的图纸。在{1953—1972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文宁中,有关绿地系统的文字是放在“水系统和绿地系统”的标题下,而与“街道系统”、“广场系统”、“建筑街坊”并列出现的,内容上关注于“公共绿地”的安排,重视为市民提供体闲活动的场所的位置和数量。
此时的规划理念与思想基础.主要是将城市绿}咀系统理解为“公共园林”,关注其休闲游憩职能,关注其分布数量、形i错征、选址位置等具体问题,基本上完全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内容和职能,这显然是非常片面、简单和粗略的。
长安大学T稃硕十学位论文
3.2.3编制要点
1953版总规对园林绿地中的公共绿地特别做出如下详细安排:①文化休息公园。每居民占8m2,每个面积33公顷至482公顷,文化休息公园为居民的休息、运动、文化教育、科学普及创造条件,满足其文化生活上的要求,公园内设有俱乐部、科学馆、展览馆、剧场、运动场、食堂等,有活跃的文化区、儿童游戏区、也有安静的休息室。公园内容是多样的,规划中共有大雁塔、小雁塔、兴庆池、韩森琢等十个大型公园。而大雁塔公园将成为全市的最大的中央文化休息公园;②区公园。每居民占4m2,每个4至33公顷,和文化休息公园相似而面积较小设施较少,全市共24个分布于各个居民区内;③小游园与街心花园:每居民占2m2,每个占O.5至8公顷,全市共54个均匀的分布于居民区内,供老人与小孩休息散布;④儿童公园:有单独设立的或附设于大公园内;⑤林荫道:每人lm2(不包括行道树)。
公园绿地选择足根据:①历史上名园或宫廷所在地,如曲江池、含元殿等等;②地形别致不宜于建筑的地段,如旧城东、西砖窑低洼地区,绿化后改为公园;③可能有水面的地区,如兴庆池;④原有公园及树木较多的地区,如扩大城内革命、莲湖、建国等公园,并将城外多树木与地形多变化地段辟为公园:⑤名胜古迹或遗迹的地方,如大雁塔、小雁塔、韩森缘公园等。各个主要公园绿地以林荫路及林带链接起来,形成绿地系统,与道路系统相协调,和街坊内绿地相连接,在伸展至市区边缘时并和郊区绿地相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