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3 各级数据中心之间除了建筑能耗数据交换之外,还有系统消息交换的需求。与能耗数据交换方式类似,上下级数据中心之间也通过压缩的XML数据包进行消息数据交换。系统消息包解包后存入消息数据库,主要供业务人员和系统管理员查阅办理。
5.6.14将能耗数据展示出来,目的为节能运行、节能改造、信息服务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数据报表和数据图表包括各类日常工作的数据报表,以及对应不同度量值不同展示维度的数据图表。
1 数据报表是反映各监测建筑、各行政区域、不同类型建筑的监测状况和分类分耗状况的统计表格和分析说明文字,可分为日报表、周报表、月报表、年报表等,格式相对固定。
2 数据图表是反映各项采集数据和统计数据的数值、趋势和分布情况的直观图形和对应表格,可分为数据透视表、饼图、柱状图、线图、仪表盘或动画等,格式灵活,可交互操作。数据图表的度量值一般包括:能耗(或者总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单位空调面积能耗和其他度量值(比如单位人均能耗、单位产值能耗等);
3 展示维度一般包括:能耗分类、能耗分项、时间轴(可以细分为逐日、逐周、逐月、逐年、任选时间段等)、城市(行政区域)、建筑物类型等。
数据分析预处理主要是考虑到数据量比较大的时候,即时数据分析展示比较困
63
难,应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5.6.16 将建筑能耗监测信息经过整理后发布到数据中心的互联网网站上,以便社会公众了解和监督。另在有条件时,建议增设外部数据访问接口模块,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为政府机关或研究机构的其它应用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5.6.17 信息维护子系统包括基础信息维护、专业配置信息维护、时间信息维护和用户权限管理维护等。
1 基础信息维护:建筑物基本信息、行政区域、建筑物类型、分类分项能耗数据字典及其他数据字典等基础信息维护。
2 专业配置信息维护:建筑物的监测支路配置信息维护。建筑物的分项计量方案(一般由分项计量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中必须清晰地包含其配置信息,包括建筑物能耗采集器信息、计量仪表信息及其参数、产品信息,采集器和计量仪表的对应关系,建筑物用能支路拓扑关系及各个回路计量仪表安装信息,建筑物分类分项能耗与用能支路之间的关系等。
3 时间信息维护:各级数据中心保持本系统时间与标准时间的一致性,包括数据中心服务器时间、各建筑监测仪表和数据采集器的时间。
4 用户权限管理维护:包括用户组维护、用户维护、授权管理、权限验证等。由于整个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布式数据库,授权系统的数据也应是分布式的,同时要求分级授权功能。
5.6.20 建筑逐时分类能耗数据和分项能耗数据是对各监测建筑原始能耗数据按照1小时的时间间隔进行汇总和处理后的数据,将按不同频率接收的数据统一处理为逐时数据后逐级上传。
64
6 系统设计
6.2 计量装置选型与设置
6.2.1为了防止发生互感器倍率差错,同一组的电流互感器应选用型号、额定电流变比、准确度等级、二次容量均相同的互感器。
电能表规定应具有RS-485标准串行电气接口,采用MODBUS标准开放协议或符合《多功能电表通信规约》DL/T645中的有关规定。考虑这两种协议是因为目前电能表大多数采用MODBUS协议和《多功能电表通信规约》。之所以没有采用其他开放协议是为了减少同一网络中各种协议互相转换带来的难度和系统不稳定性。
为建筑物(群)供电的变压器出线侧总开关宜安装三相电力分析仪表,以获取电压、电流、频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状况、电能质量等参数。 空调、照明插座等低压配电主干线路和单台功率200KW以上的设备供电回路建议安装三相电力分析仪表,以获取较全面的电能质量参数。
既有低压配电系统可利用的,应优先考虑使用原系统,或做简单改造;无法利用的,应进行更换设备并重新安装。可集中安装,也可分散安装,主要应考虑其经济性和日后维护的便利性。
6.2.5水表的配置位置,至少应能满足贸易及计费的使用要求。在此基础上,增加水表设置点,特别是在大用水区域设置,能有效进行用水监控,发现用水异常,达到节水的目的。
6.3 传输系统的设计
6.3.2系统传输方式应取决于前端计量装置数量、分布、传输距离、环境条件、信息容量及传输设备技术要求等因素,应采用有线为主、无线为辅的传输方式。布线有困难的,可采用无线传输方式。
6.3.3前端采集设备和末端管理设备通信方式和协议不一致的应配置信息转换器(或信息变换器)。缆线传输距离超过规定值时,可配置转换装置采用光纤传输或按设备技术指标要求配置中继器。采用有线传输方式时,传输系统的信道回波损耗插入损耗近端串扰直流环阻传播时延非平衡衰减等技术指标除应满足设计
65
要求外,还应符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的要求。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时,其信号强度衰减信噪比干扰和抗干扰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外,还应符合《无线寻呼网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T5099)的要求。
6.5 数据中转站管理建设
6.5.2 数据中转站数据采集量的计算:
设1个城市纳入审计范围的建筑有x栋,每幢建筑有Y个数据采集点,每10分钟采集1次(1小时采集6次),每个点采集1次的数据量约为200个字节(Byte),那么1个数据中转站1天的最大能耗数据量约为(X*Y*6*24*200)字节。 数据中转站数据缓存量的计算:
数据中转站应能缓存不少于30天的能耗数据和同时存在约10个数据备份的缓存量,并取数据缓存量可靠系数1.5。数据缓存量应不低于(X*Y*6*24*200*30*1.5*10)字节。
数据中转站故障停机率:
数据中转站承担着数据采集和转发的重要功能,数据中转站的平均故障率应尽可能低。设1个月按30天计算,数据中转站每月平均故障时间应少于20小时,即数据中转站故障停机率小于2.8%(20/30*24)。
数据中转站将尽可能实时或按可设置的时间间隔将能耗数据转发至数据中心。该时间间隔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设置。在数据中心正常工作情况下,数据中转站数据转发的时间间隔小于4小时/次。
6.5.3 服务器应为市场和国内外面向服务、互联互通架构体系的主流产品。服务器应在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价格适中、易用、易维护、维护费用低。如果已有服务器系统满足要求,则建议使用原系统。
操作系统应为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具备高可靠性、易学易用性、易管理性、易维护性、和易互联互通性。能够和硬件服务器完美结合,充分发挥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应该充分支持国际或者国内主流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如果已有操作系统满足要求,则建议使用原系统。
如果已有的数据库系统满足要求,则建议使用原系统。
6.5.4 数据中转站必须遵循国家已经颁布的标准规范或条例,建立信息安全技术
66
框架,通过系统的技术防护措施和非技术防护措施(网络各成员必须承担的安全义务和责任)来实现信息安全。
数据中转站应具备性能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安全设施,包括:网络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范、用户识别等信息安全软硬件系统,并设专人进行日常管理监控与更新;
所有服务器均应放置在具有防火墙保护的独立网段(中立区),以确保服务器安全;
对外共享或者对外提供的数据资料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用户级别及权限”的规定来授权用户对资料的访问,防止越权访问。
6.6 数据中心管理建设
6.6.2 数据中心数据存储量的计算:
设1个数据中心涵盖的建筑为x栋,每幢建筑有Y个数据采集点,每10分钟采集1次(1小时采集6次),每个点采集1次的数据量约为200个字节(Byte),那么1个数据中心1天的最大能耗数据量约为(X*Y*6*24*200)字节。1个数据中心1年的数据量约为(X*Y*6*24*200*365)字节。1个数据中心的能耗数据需在线存储20年,则总数据存储量约为(X*Y*6*24*200*365*20)字节。
数据中心承担着数据采集、汇总、和数据上报的重要功能,数据中心的平均故障率应尽可能低。设1个月按30天计算,数据中心每月平均故障时间应少于20小时,即数据中心故障停机率小于2.8%(20/30*24)。
6.6.3 服务器应为市场和国内外面向服务、互联互通架构体系的主流产品。服务器应在满足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价格适中、易用、易维护、维护费用低。如果已有服务器系统满足要求,则建议使用原系统。
操作系统应为国内外主流操作系统。具备高可靠性、易学易用性、易管理性、易维护性和易互联互通性。能够和硬件服务器完美结合,充分发挥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如果已有操作系统满足要求,则建议使用原系统。
数据中心如果已有的数据库系统满足要求,则建议使用原系统。
67
7 施工与调试
7.1 一般规定
7.1.7 为安全施工,需要停止供电前,应事先协商,提前预告,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7.2 计量装置的安装
7.2.2 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接线要求安装接线端子(具有短接功能)是为了保障安全及便于对表具日后维护。安装试验端子是为了便于负荷校表及带电换表。
7.2.5水表安装位置的确定,是为保护水表不受损坏。对于旋翼式水表,为保证水表测量精度,规定了表前及表后的直线管段距离。
7.3传输线缆敷设及设备安装
7.3.2铜质线缆现场测试包括环阻、绝缘、衰减、串音等电气性能测试,光缆应作插入损耗指标测试。现场不具测试条件时,可抽样交具有认证的检测机构测试。测试应做记录。
7.3.3如包装破损或发现异常,应模拟环境进行测试,各项电气性能指标测试应做记录。检查、测试合格后再使用。
7.4 机房工程
7.4.3~7.4.4 机房设备安装应同时遵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第5.2节有关要求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 第6章等相关要求。
68
9 系统验收
9.3 竣工验收
9.3.1验收应按照《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l7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 50319、《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等的条文规定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