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缆保护管敷设
(1)煨弯方法
G32及以上电缆保护管采用电动液压弯管机弯、三点顶弯的方法进行操
作。G32以下电缆保护管采用弯管器弯制。
(2)敷设要求
保护管采用套管焊接,减少弯的数量,四根进户通道G150采用如下图所
示方法。
3、电缆沟内支架制安 (1)支架选型
根据该工程电缆沟,深宽540×500、600×600、1000×2100三种尺寸,支架选用如下图所示A、B两种支架采取双面布置。
支架用材,适用范围,离沟底标高尺寸见下表:
(2)支架制作
支架采用<50×更多内容请访问久久建筑网
5、<40×4、<30×4的等边角钢成批制作,电动砂轮切割机切割。
(3)支架安装
止端焊接固定在-50×4
间距0.8m。
4、电缆敷设
(1)电缆盘托架制作
(2)电缆敷设
电缆敷设的原则:先裙楼,后主楼;先敷设集中部分,后敷设零星部分。先出线,后进线,先低压电缆,后高压电缆。
(3)电缆头制作
该工程选用全塑电缆和交联聚氯乙烯电缆,分别采用干包式和热缩工艺制作电缆头,其剥切如下图所示:
剥切尺寸如下表:
3.3.3.5 配电箱安装 (1)安装流程图:
(2)预留箱洞
该工程暗装配电箱的尺寸均为500×250,数量只有22台,并且部分墙体还昌砖砌体,所以在剪力墙上预留箱洞,采取制作木模的方法,砖砌体上派人配合预留箱洞。
(3)配电箱解体
暗装配电箱箱壳和接线的间隔时间较大,箱壳和箱心,要求解体安装,即先预埋箱壳,以后再组装箱心,以防箱内电器破坏。箱壳与箱心统一编号,箱心所有零配件都逐台按编号封存保管,待安装箱心时对号入座。
(4)配电箱外观保护
配电箱安装好之后,用其包装膜将其封住。
3.3.3.6 配管及管内穿线
1、配管
(1)操作工艺
(2)无预应钢丝与暗配钢管的交叉
暗配钢管与无预应力钢丝交叉时,遵循的原则是:暗配钢管在波浪形钢丝
的波谷上或波峰上敷设,切不可损伤,更不准割断无预应力钢丝。如下图所示:
2、管内穿线
穿线时,先将钢管管口套上护套,同时注意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不得穿入同一根管子内;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导线接头应留有足够的长度。对导线颜色作如下规定:
3.3.3.7 防雷接地系统安装
本工程建筑防雷,变配电接地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均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极采用基础内的主筋焊接成500×500mm网状,引下线采用柱子内主筋,屋顶设受力少长针消雷器一套,8F以上每层外部圈梁内主钢筋焊接成闭
合的均压环,与柱内作引下线的主筋焊接,以防侧击雷。
3.3.3.7.1 锥螺纹连接钢筋作接地线或引下线
锥螺纹连接钢筋作接地线或引下线时,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连接如下图所示,焊接跨接线。
3.3.3.7.2 柱内主筋引下线
该工程引下线24根1a~24a,柱内钢筋对角通长焊接,对所焊接的钢筋特作如下图所示规定。
焊接之后作好隐蔽记录,要求记录主筋直径,焊接标高,并且要求图示引下线主筋位置。
3.3.3.7.3 玻璃幕墙的接地
玻璃幕墙的金属框用16mm2编织线与均压环连接,焊接均压环时,在玻璃幕墙的安装位置预埋100×100×10的钢板与均压环钢筋焊接,用于螺栓连接16mm2的编织导线。
3.3.3.7.4 测试点制安
该工程引下线总共有24点,考虑建筑物外形,原则上靠近五一路和黄兴路的引下点不设测试点,所以该工程拟在1a、6a、9a、13a、22a、24a引下线
测试接地电阻时,分别在1a、6a、9a、13a、22a、24a测试,取其读数的算术平均值即Rd=(R1a+R6a+R9a+R13a+R22a+R24a)/7
3.3.4 弱电系统安装
3.3.4.1 主要安装内容
3.3.4.2 线路敷设
敷设方式:采用BG20扣塞式薄壁钢管暗敷,引至吊顶及控制对象部分保护管用阻燃金属软管LV-5Z,竖井部分及引至消防中心部分用线槽WBJ-2-1。
地下各层及裙房报警点控制点分回路敷设
(2×4)BG20 报警回路:RVVP(2×1.0)BG20 高层部分控制及报警共回路敷设: RVVP(2×1.0)+ZR(2×2.5)BG20 3.3.4.3工艺流程 3.3.4.4 安装程序 安装程序框图如下:
1、预留预埋要防止错、漏、跑、松、堵、配管要避开张拉筋。
配管要准确到位,接地良好,符合规范。配管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到防火阀的配管漏配,防止控制模块到各控制对象的配管及各反馈信号的配管漏配。配管到位方面要求与电气强电图、通风、水施等各专业图纸仔细对照,确定好位置,特别要避开风管、水管、灯具等的安装位置。
2、探测器等安装中要加强保护,防止损坏和污染。
探头距柱墙的距离不能小于0.5m,离开风口的距离水能小于1.5m,距灯的距离不小于0.5m,探头在吊顶的地方安装在龙骨上。
3、接线要在接线盒中用端子连接或焊接,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在册一配线箱内时,应将不同电压电流类别,不同电压等级的导线分别接于不同的端子板上,且各端子板应作明确的标示和隔离。
4、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更多内容请访问久久建筑网
5、金属软管应按配管规定接地。
6、需开孔的地方要用开孔器。
7、线路竖井内在安装完毕后,应用防火堵料将竖蟛内的所有孔洞堵塞。
8、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工作接地线不得利用镀锌扁铁,应
采用铜芯绝缘导线。
9、与装修、土建密切配合。
10、探测器“+”线为红线,“-”线为蓝色,其指示灯朝向人流方向。
11、基座固定螺低钉间距为60mm,9200系列探测器特点为:带安装标志的黑牌代表感烟探测器,带黑灰色安全标志的绿牌代表感温探测器。
3.3.4.6 调试程序
调试程序为:
3.3.4.7
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框图如下:
3.3.4.8 探测器布线图举例
探测器底座布线图:环路、支路
3.3.5 消防灭火系统安装
3.3.5.1 主要安装内容:包括消火栓灭火系统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1)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竖向分成三区,即低压、中压、高压(见设计说明)。火灾的初期由屋顶高位水箱供给,经设在屋顶高水箱通过22层、14层、13层、8层、7层、6层和地下三层,共计8条环状管网和立管,分别送至各区内消火栓。火灾发生后,启动设在地下三层的二台消防泵(一用一备)。抽取地下贮水池的水,经过二根DN150的消防立管,分别送至各区,再通过各区的环形管网及消防立管送至各灭火点。在输送水源的过程中,低压、中压需经过比例式减压阀减压之后再进入各自管网,另室外还设计有六套室外水泵接合器供室外消防车灭火之用。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温式灭火系统,竖向分区同于室内消火栓系统,在火灾发生初期,其消防用水由屋顶高位水箱供给,经设在管井的一根立
管,从上而下分别送至各层的喷淋灭火区。火灾发生后,通过启动设在地下三层的2台喷淋泵(一用一备),经过设在管井的一根DN150的立管,分别送至各层的喷淋灭火区。在输送水源过程中,低压、中压的水需经过比例式减压阀减压之后再进入管网,另室外还设计消防水泵接合器供室外消防车灭火之用。
(3)为了保证火灾初期灭火时,设在高层的消防灭火压头,在屋顶设备层设计安装有两台隔膜式气压自动供水设备,其中一台用于二十四层及其以上的消火栓管网增压,一台用于二十三层及其以上各层的消防喷淋管网增压。
3.3.5.2 材料检验和试验
注:①喷头应有商标、型号、公称动作温度、制造厂及生产年月的标志。
②报警阀及其水流指示器应有商标、型号、规格以及水流方向的标志。 ③如有不合格的产品,不得进入施工现场。
安装材料检验一览表(二)
注:同批货是指同制造厂、同规格、同型号、同时到货。
3.3.5.3 主要的施工方法及措施
总则:根据安装工程的施工部署和施工进度网络图,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的管段作为流水段进行安装,各流水段的施工顺序仍旧按施工部署顺序安排。
3.3.5.3.1 绘制安装加工图;该工序是管道预制的基础,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洒系统管道的预制主要是指喷淋系统支管的预制,施工班组在驸制安装加工图时,应根据设计图纸,和各配合工程密切协商、协调。根据土建提供的定位基准线,按装饰喷头纵横成线的原则绘制加工图。
3.3.5.3.2 下料制作: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洒系统的下料制作,主要是指管道支吊架的制作及喷淋系统支管的预制加工(在加工厂内预制加工成半成品)。
喷淋支管的预制根据绘制的安装加工图,严格按GBJ242-8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制作加工。
支吊架制作:施工班组在进行支、吊架的制作前,应根据设计总说明支吊架间距要求设计图纸和GBS161《管道支架及吊架》进行造型,然后进行排料,排料之后再按国标GBS161进行预制加工。
3.3.5.3.3 支、吊架的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和自动喷洒系统沿墙支吊架的固定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沿楼板吊架采用预埋铁杆固定,其间距要求除满足设计说明要求外,对于自动喷洒系统支吊架的设置,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吊架、支架的安装位置不应影响喷头的喷水效果,吊架与喷头的距离不宜小于300mm,与末端喷头的距离不宜大于750mm。
2、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至少应设置一个吊架,相邻两喷头间的管段至少应设置一个吊架,当喷头的间距小于1.8m时,可隔断设置,但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3.6m。
3配件及管内水的重量和50%
(1)在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50mm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落石出管上应设1个。
(2)水干管、配水支管、配水管的长度超过15米时,(包括管径为50mm的配水管及配水支管),每15米长度内至少设1个。
(3)管径≥50的管道拐弯处(包括三通及四通位置)应至少1个。 附:防晃支架的参考类型参照GB89SS175。
3.3.5.3.4 管道的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