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与都市圈交通成本问题
制道路交通噪声和飞机噪声,并筹集治理噪声的资金。控制噪声来源,修建隔音屏障或规划隔离用地来切断噪声的传播。
(3)合理的交通用地政策。促进各种交通方式有序发展,限制某些运输方式超常规不协调发展与超比例用地。在城市交通用地中,充分利用立体空间,以空间垂直利用代替平面利用,开发地下和高架空间。对于静态交通,将停车场作为与道路网系统同等重要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管理。
4.4.3考虑外部成本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设想
按运输的不同方式来看,根据图4.3、图44对比分析可知,公路运输无论在客运还是货运方面,所造成的外部成本都远大于其他三种运输方式:在客运方面,铁路的各种外部成本都是最低的,在货运方面,铁路和水运都是有利于环境的运输方式。我国应运用后发效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体系。以客运为例,在全面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上,应重视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构筑以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铁路为主体,发挥公路、民航的优势,相互衔接,形成集聚功能强、灵活机动、能力适应、满足不同层次运输需求的大能力运输通道。
(2)大力发展城市铁路,形成以快速、大容量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公共电汽车为基础,多种交通工具为补充的紧密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
(3)建设城际客运铁路。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群、城市带的规模逐渐扩大,城市间的距离逐步缩小、联系日益密切,交通的运输量大、方向集中、时间要求快等特征更为突出,这正是发挥铁路容量大、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确立铁路在大强度中短途旅客运输的地位的良机。大力发展铁路中短途客运,有利于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交通体系。因此,发挥城际客运铁路在城市群旅客运输中的主导作用,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交通运输在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起着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占用土地、耗费能源和污染环境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我国现有条件下,经济和交通运输都处于快速持续发展时期,运输体系中运价不合理带来的矛盾已初显端倪,而受人口基数大、资源有限等制约,完全套用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模式决不可行。针对目前交通运输方式运价体系的不可持续性,应尽快实现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
第五章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与评价
第五章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与评价
5.1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基本概念
5.1.1快速轨道客运走廊的内涵
快速轨道客运走廊是指以安全、效益为基础,为本线旅客提供更快速、更密集、更方便的客运服务,能够吸引大量旅客,并为跨线旅客列车提供快速通过条件的若干条大钵平行的铁路运输通道,是具有强大运能的、服务质量较高的客运线路。在快速轨道交通走廊的邻近地区还分布着多条与之平行的公路通道,它们一起构成了区域内的综合运输通道。
快速轨道交通走廊的内涵:
(1)快速:保持或领先于国内既有线速度的最高水平,各条铁路运输通道分别能满足不同层次旅客对时间效益的需求。
(2)密集:单位时间内旅客列车开行数量多,能满足不同时段客流的需求,符合旅游、经商、公差等客流早出晚归的规律,具备较大的通过能力,多条铁路通道的运能分布与客流分布规律相一致。
(3)方便:方便的服务主要反映在售票方式便捷、中转换乘简便等方面,能实现旅客随到随走,实现“公交化”运输。
(4)舒适:舒适度是旅客旅行过程中,从精神到物质上,享受心理和生理愉悦的程度。舒适性指标有:站车文明服务旅客满意率、客车车辆人均占有面积、乘坐舒适度、站车环境舒适度等。
5.1.2快速轨道客运走廊的基本条件
(1)经济条件
本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收入居于同类地区前列,生活水平普遍较高,这使得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人们出行的时间价值得以提升,人们可以为舒适、快捷的客运工具支付更多的价钱。经济的增长为城际交通走廊奠定了运价增长的空间,从而有可能走出由国家下达指令并出资修建耗资巨大的基本项74
第五章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与评价
目建设的艰难决策的过程,进一步开创由市场行为来主导项目建设的进程。
(2)运量条件
本地区经济发达,城市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其他地区,随着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兴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出行次数增多。另外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为城际的大量开行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带来新的契机。
(3)运能条件
未来随着铁路客运量的大幅增长,必须通过修建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跨海、跨江铁路大桥等来实现运能的较大幅度提高。在近期运量增长不大的条件下,运能的提高主要依靠既有线挖潜提效、提高线路通过能力来实现。
(4)分流条件
未来通过公铁运输量之间的合理比例,来实现对公路客流的分流,通过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才能满足快速客运走廊客运量持续增长的客运需要,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从一些地区的客流预测结果来看,单纯依靠修建公路(高速公路)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客运需求是不现实的。
5.1.3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目标与内容
(1)线网规划目标
●实现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间的动态平衡
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核心是满足未来城际强大的交通需求,缓解客运交通压力,适应并引导区域发展。人们的交通行为,实际上是交通需求和交通供给这一对矛盾因素平衡下的状态。城际轨道交通的出行行为也同样反映了城际交通的需求和供给平衡下的特性。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目标,就是要回答并解决“城际轨道交通需求”和“城际轨道交通供给一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包括二者间动态平衡关系。
客运交通需求预测是从“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而本文的研究着重于从城际轨道交通线网“供给”的角度看线网规划的意义。
●促进与区域总体规划战略目标的一致
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促进区域总体规划整体实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与区域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区域总体规划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应与区域发展战略目标一致,并适度超前经济发展。
第五章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与评价
?促使轨道交通建设有一个稳定、合理的修建计划
城际轨道交通耗资巨大,往往成为区域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城际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一般都是持续多年的浩大工程,而且一旦建成将形成很难更改,同时无论在强度和时间方面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综合交通竞争状况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必须有一个稳定、合理的线网规划和修建计划,以避免财力、人力、物力的浪费。
(2)线网规划内容
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区域背景研究、线网构架研究和实旖规划研究3个方面。
①区域背景研究。这是线网规划的依据,主要是对区域自然和人文背景加以研究,从而提出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有针对性的技术政策和规划原则。其研究依据是:
>经济现状与发展规划——区域经济特征、人口、城市布局、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地形地质、地理环境等。
>交通现状与规划——既有铁路、公路网结构和布局、区域交通现状分析、
交通发展规划等。
②线网构架研究。这是线网规划的核心,主要是规模控制一方案构思一评价一优化的研究过程。其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合理规模的研究、线网方案的构思、线网方案客流测试、线网方案的综合评价、确定规划较优的方案。
③实施规划研究。这是轨道交通是否具备可操作性的关键,主要研究工程条件、建设顺序、附属设施的规划等。具体内容包括:线路敷设方式、主要换乘节点方案、修建j顷序规划、车辆段及其他基地的选址与规模、线网的运营规划、联络线分布、线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及环境要求、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的衔接等。
5.1.4线网构架的思路
轨道交通线网构架的研究均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方法进行,采用专家经验和数理论证(模型预测)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是指对区域背景的深入分析、备选方案的比较论证、远景各种边界条件的合理判断等。定量分析是指利用各种预测模型,对未来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因此,这种规划方法也被形象地称为搿规划师和模型师的有效结合"。76
第五章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实例与评价
轨道交通线网构架是一项涉及多个研究范畴的系统工程,研究理论涉及区域规划、交通工程、建筑工程及社会经济等多个学科理论,在各子系统中还包含各自的方法,其中交通工程学的交通规划理论是研究理论体系的主线。
线网的构架方法有功能层次分析法、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逐线规划扩充法、主客流方向法以及效率最大优化法(路线搜索法)等。本文结合客流预测分析,采用主客流方向法进行线网构架研究。
线网构架基本思路是:
①从综合交通的角度,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确定城际轨道交通在区域客运交通中的功能定位;
②在区域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框算目标年度线网合理的规模作为控制目标;③根据前述城际客流预测的结果和某区域都市圈点轴发展体系,分析区域各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及客流发生与吸引量,得出主要客流集散点,从满足主通道交通近期需求出发,确定线网构架的主骨架:
④以远期引导合理的都市圈结构和交通结构为指导,在充分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每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走向及其所经过的主要交通小区(或节点)进行优化,逐步充实线网构架:
⑤充分考虑各小区OD交流量和扩充线网时引起的广义出行费用变化对城际轨道交通客流分担及线路分配的影响,形成线网构架各选方案:
⑥根据线网实施后的交通效果、线网布局和线网规模等目标确定线网构架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各备选方案的轨道交通客流分担与分配预测结果,通过层次一模糊综合决策法,选出最优方案。线网构架研究的流程图如图5一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