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交通经济带等理论的支持下,建立了交通方式的社会成本分析模型,分析了引入各种交通外部成本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影响,提出了考虑交通外部成本的相关交通政策;
论文在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单中心都市圈一多中心都市圈一大都市连绵带"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方法等问题,并分别对单中心都市圈(环杭州湾地区轨道交通线网)和多中心都市圈(长三角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做了实例分析,对上述区域的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分别提出了具体方案和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对方案进行了比较优选:
论文最后对都市圈综合交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研究,提出以区域交通协同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度为原则,建立区域交通可持续度的模型,进行交通系统规划与方案评价;以美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为参考对象,研究了都市圈交通规划的机构和政策,提出了我国都市圈交通规划的政策建议和区域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本构想,并以长三角、珠三角为实例加以论证。
7.2论文创新点
本论文有以下创新性研究:135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1.论文提出了从五个方面探讨都市圈的界定标准的设想,这五个方面分别是城市中心区人口、邻近城市人口、外围区与城市中心区通勤率、外围区非农业人口和中心城市就业密度。论文参考国外都市圈的发展情况,提出了因地区而异,给都市圈界定标准赋予一定弹性的论点。该论点对于我国都市圈的规划与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论文在研究国内外许多都市圈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并全面深入探讨了都市圈空间联系与空间结构变化的多种模式,对这些都市圈的变化模式,论文进行了较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并进一步总结出了都市圈空间结构变化模式及其共同点与差异性,该结论具有新意。
3.论文全面深入研究了交通方式的社会成本问题,首次就交通运输多种外部成本的组成作了有说服力的数学描述(详见同济大学学报v01.33No.7,P931-936,2005.7),建立了全面的交通运输成本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论文探讨并建立了交通方式社会总成本的模型,分析了引入外部成本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影响,充分证明了对交通运输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提出了考虑外部成本的交通政策。对我国当前交通运输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4.论文以长三角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分析并提出了新的规划方案。运用层次一模糊综合决策法计算,本论文的推荐方案与现有各方案相比综合评价为优,它综合了各备选方案的优点,线网长度适中,主要交通节点及相互间通道连通性良好,尤其是充分考虑了跨越自然水域的通道性能。因此,本论文提出的方案可供长三角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在建设实施的进一步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5.论文结合都市圈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单中心都市圈——多中心都市圈一一大都市连绵带’’的都市圈发展模式。论文重点就单中心都市圈(结合环杭州湾)、多中心都市圈(结合长三角)作了较有说服力的规划验证,此案例为我国未来其他都市圈发展规划有一定的借鉴阼用。
7.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以及资料掌握得不够全面,对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相关问题的理论还未能进行深化、全面、系统的研究,文中所及的实践部分抑或存在些许脱离实际之处,尤其在下列问题上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1.交通方式社会成本中外部成本的进一步量化,应考虑多种外部成本时模型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的优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不同交通结构的地区:
2.都市圈区域交通规划的投融资政策的研究是当前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鉴于区域性轨道交通的投融资、经营管理、规划主体等问题在国内尚无实践实例,仍在探讨阶段,因此本论文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少实践检验的过程,限于篇幅,未能深化研讨;
3.针对当前交通部门管理、规划等方面各自为政,互不适应的状况,综合交通一体化亦是当前一个突出的弱点,。有必要对大都市圈区域综合交通的一体化进行进一步的可操作性研究。。
以上内容有的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有的是受到论文篇幅的限制,有的是对本论文研究内容的拓展。有理由相信,随着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规划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推进,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包括城市交通在内的区域性一体化城际交通运输网络,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必将成为现实!
致谢
致谢
本文是在导师季令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一步步完成的。回忆论文的写作过程,每一个阶段都凝聚着导师的智慧和心血。导师深厚的理论基础,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思维方式,高尚的道德品行,宽厚善良的待人方式,都使我受益匪浅。导师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心,更令我感觉如沐春风。通过与导师三年多的相处,您的言传身教让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仅此表达我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感谢我的硕士导师徐行方教授,在读研期间,徐老师在学业上、生活上等各方面都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徐老师亲和的态度和认真的性格常常让我觉得温暖和感动。
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我还得到了施其洲教授,孙章教授的指导,提出非常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读研的几年时间里,运输系和课题组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各位老师直接或间接的帮助都为论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感谢同一课题组的叶玉玲老师的关心,感谢卢红爱、何静、李磊、靳来勇等各位同学和师弟、师妹们的帮助,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学到了很多。不知不觉,在运输系求学已经十年了,这一路走来,我得到过太多太多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多谢各位。
论文的完成离不开亲人的支持,感谢我的父母、兄嫂,如果不是有你们的理解和鼓励,我的求学生涯不会走到今天。
最后,论文是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展开的,参考了许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对本文引用文献的所有作者表示感谢。138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莹.离岸型港口配套物流园区发展策略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
输工程学院,2005
[2]徐行方.区域性城际列车运行组织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
输工程学院,2005
[3]李磊.长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及线网构架方案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5
[4]李素莹.上海“一日交流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2005
[5]王维风.区域运输通道战略规划若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
输工程学院,2004
[6]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长江三角洲城际铁路网规划研究:[研究报告].武汉,2003
[7]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报告].武
汉,2004
[8]李海川.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分析和运输组织方案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
方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专业,2002
[9]王磊.空间经济学的回归——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大
学区域经济学专业,2002
[10j陈小鸿.都市圈域公路网规划若干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交通运
输工程学院,2003
[11]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城际客运铁路网规划研究报告:[研究报告].
天津:2004
[12]何静.环杭州湾地区快速轨道交通方案构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同济大学交
通运输工程学院,2004
[13]杨晓立.大城市组团间交通联系方式选择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安建筑科
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02
[14]张瑗嫒.都市圈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布局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
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2
[15]李津.高速公路社会效益与影响后汗价理论与方法研冗:[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
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3‘
[16]朱顺应.公路网规划建设评价及关键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通
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1999
[17]李延忠.公路网规划综合评价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3
[18】张新字.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方交通大学运输经济专139
参考文献
业,1998
[19]吴小萍.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
汉:中南大学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03
[20]陈学武.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系统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通
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2
[21]张鹏辉.京沪高速铁路管理模式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方交通大学交通运
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0
[22]章去泉.快速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一以广州为例:[博士学位论文].广州i中山大学人
文地理学,2000
[23]丁威.面向21世纪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结构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专业,2002
[24]盛玉刚.区域运输走廊布局规划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通运输规划
与管理专业,2002
[25]田锋.我国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发展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东南大学交通
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2002
[26]刘万明.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经济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
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2002
[2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28]国家统计局.中国交通统计年鉴2003.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